煌煌明月珠,未害居浊水。
君看黄河黄,岂解污清济。
我方遗吾形,宠辱齐一指。
悬知破琴戴,未若掺挝祢。
【注释】
- 煌煌明月珠:比喻皎洁的月亮。煌煌,光明的样子。
- 未害居浊水:不妨碍在混浊的水中居住。
- 君看黄河黄:黄河的水是黄色的。
- 岂解污清济:岂能污染清澈的济水呢?
- 吾方遗吾形:我将要抛弃我的形体。
- 宠辱齐一指:富贵、贫贱都是一样。
- 悬知破琴戴:猜测着弹琴唱歌的人会戴着帽子。
- 未若掺挝祢:不如弹击乐器。祢,指古代的乐官。《论语·先进》:“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参差击壤。“参声”指打击不同音节的拍手声,这里用“掺挝”代指击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明亮的月光比喻皎洁的月亮,以黄河的浑浊比喻人世的黑暗,借月亮与河水的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形象描写,通过月亮、黄河、音乐、击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煌煌明月珠”,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理想。次句“未害居浊水”,以黄河水的浑浊来比喻人世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和不满。第三句“君看黄河黄”,进一步强调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黄河的水是黄色的,就像黑暗的社会一样。第四句“岂解污清济”,诗人以黄河的水为喻,表达了对于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第五句“我方遗吾形”,诗人以自己的清白品质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六句“宠辱齐一指”,诗人以富贵贫贱为喻,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最后一句“悬知破琴戴”,诗人猜测着弹琴唱歌的人会戴着帽子,推测出这些人的命运将会像月亮一样被玷污,表达了对于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形象描写,通过月亮、黄河、音乐、击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