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足趺冷,火缶不少离。
投我双青鞋,针迹匀且致。
跫然试幽步,蹈履必雅地。
出户复入门,徘徊感嘉遗。
将非尚方舄,飘飘有仙气。
岁晚动行色,远道随所至。
南北岐路多,邅回来不易。
庶将黄石书,报君圮上意。
【注释】
介石:指刘备。遗:赠与。翁鞋:老翁所穿之鞋。歌:唱歌以表谢意。衰年:年纪已老。足趺冷:脚底感到冰凉。火缶:陶制酒器。不少离:不离散。投我双青鞋,针迹匀且致:赠送一双青鞋,针脚均匀而且整齐。跫然(qióng rán)试幽步,蹈履必雅地:听到有声音,就试着踏着那声音的幽深小路走去,行走时必须选择高雅之地。出户复入门,徘徊感嘉遗:走出门又走回来,徘徊在感激之情中。将非尚方屐(jī):岂不是尚方官制作的鞋子吗?尚方:官署名,掌管皇家御用器皿的制造。飘飘:轻盈飘逸的样子。仙气:神仙的气息。黄石书:指汉初张良所献《子房择主论》。圮上:台阶下。《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曾为刘邦出谋划策,功成后,刘邦赐给他黄金百斤,良曰“金是身外之物”,于是辞不受,刘邦乃重赏他,赐他一编《子房择主论》,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善之。”圮上即台阶之下,所以后人称张良为圯上老人。
【赏析】
此诗为酬报赠鞋之作。首四句写刘备赠鞋的缘由;五至八句写自己接受礼物的情景;九至十二句写赠鞋者的身份及其赠礼的深意;最后两句点明题旨。全诗以赠鞋始,以报恩终。
开头四句,写刘备赠鞋的缘由。“介石遗余翁鞋歌以为谢”一句总括前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介石(即刘备)赠给我一双青鞋,因为这是我的鞋子,我穿着它走路,脚下感觉非常暖和。
中间六句,写自己接受礼物的情景。“衰年足趺冷”,说明自己年纪大了,走路的时候脚底感到冰凉。“火缶不少离”,是因为火缶里装的酒不多,舍不得喝掉。“投我双青鞋,针迹匀且致”,“投”字是动词,意思是把鞋送给我了。“双青鞋”,是一对青布鞋。“针迹匀”就是形容针脚打得匀称、整齐。“致”,这里是“精致”的意思。“跫然试幽步,蹈履必雅地”两句写自己穿上新鞋,小心翼翼地走在幽静的山路上,生怕踩碎了这块珍贵的石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小心地踏着石头的一边,不敢踩碎它。“出户复入门”两句写自己走出屋子后又走进屋子,徘徊在感激之情中。“出户复入门”,是说走出家门又进家来。“徘徊感嘉遗”意思是说,在感激之余,徘徊着不走。
结尾二句,写赠鞋者的身份及其对赠礼的深意。“将非尚方屐(jī)”,尚方是汉代掌管宫廷器物制造的官署,尚方官制作的屐(jiē),就是皇帝赏赐臣民的鞋。“飘飘有仙气”,是说鞋子像神仙一样飘浮起来。“岁晚动行色”,是说天快晚了,要动身出发了。“远道随所至”,是从外地来的客人,可以随着主人去任何地方,不必受地方规定的限制。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庶将黄石书,报君圮上意”,是说希望将来能够报答刘备的厚爱。“黄石”,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围困在鸿门宴上,范增想杀掉刘邦,项伯帮助刘邦逃走,临行前刘邦送给项伯一块玉璧,嘱咐项伯转交给项羽说:“吾与汝父约为兄弟,岂可反乎?”项伯后来将玉璧交给刘邦的儿子刘恒,刘恒得到玉璧后将它藏在坐席下面。刘邦死后,吕后问刘恒谁给玉璧,刘恒说是项伯给的。“圮上”即台阶下,刘邦在鸿门宴上向范增敬酒时坐在阶下。《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刘邦赐张良“黄金百斤,白璧一双,良日取璧,夜授其友,亡去”。这就是张良的“黄石书”。张良在刘邦打败项羽后被封为留侯,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刘恒得到刘邦留下的玉璧,也就是得到了张良的《子房择主论》。刘恒后来成为汉文帝,正是张良当年所说的“圮上老人”。
这首诗写刘备赠鞋,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怀念和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