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来三径荒,宅边五柳森成行。
野田流水春欲莫,种秫未斸南山阳。
苗稀草盛收已薄,毕岁未可供壶觞。
前年彭泽才一稔,已具盏勺开糟床。
乡里小儿不解事,使我掉臂归柴桑。
偶然得米酿为酒,篱下又报秋花黄。
呼童染指验熟否,瓮面盎盎浮云浆。
只将头上葛巾漉,下注瓦缶流泉香。
科头席地竟一醉,白日啸傲登羲皇。
元嘉甲子不足数,陶然醉境真吾乡。
栗里先生百世士,吴兴学士遥相望。
画图入妙书更美,翰墨一代传文章。
辛君得之能宝藏,我亦长歌歌慨慷。

诗句解析及注释- 先生归来三径荒,宅边五柳森成行。

  • “三径”通常指的是归隐者的住宅周围的小径,这里形容先生归来后家宅荒凉。

  • “宅边五柳”可能指的是先生的住所旁有五棵柳树(“五柳”指五柳先生,即陶渊明),用来象征其高洁的人格。

  • 野田流水春欲莫,种秫未斸南山阳。

  • “野田流水”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象,暗示着时间正指向春天的结束。

  • “种秫未斸南山阳”则表现了一种对农耕生活的留恋,尽管春天即将过去,但农事尚未完成。

  • 苗稀草盛收已薄,毕岁未可供壶觞。

  • “苗稀草盛收已薄”描述了农作物因季节而减少,表明收获已经不多了。

  • “毕岁未可供壶觞”表达了由于收获有限,难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尤其是不足以供应酒水的需求。

  • 前年彭泽才一稔,已具盏勺开糟床。

  • 提到彭泽县只有一年的收成,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困境。

  • “已具盏勺开糟床”描绘了农民辛苦工作,甚至用糟来换取生活用品的情景。

  • 乡里小儿不解事,使我掉臂归柴桑。

  • “乡里小儿”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小孩,他们对于世事并不理解。

  • “掉臂归柴桑”表示因孩子们不理解而感到失望,最终选择离开这个复杂的世界返回家乡。

  • 偶然得米酿为酒,篱下又报秋花黄。

  • “偶然得米酿为酒”可能是指偶尔得到一些粮食用于酿酒,这在艰难时期是一种幸运。

  • 接着提到“篱下又报秋花黄”,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希望和重生。

  • 呼童染指验熟否,瓮面盎盎浮云浆。

  • “呼童染指验熟否”询问是否已经将糯米煮熟,体现了农家的日常劳作。

  • “瓮面盎盎浮云浆”形容糯米经过发酵后变得像云一样蓬松,这是制作酒的关键步骤。

  • 只将头上葛巾漉,下注瓦缶流泉香。

  • 通过“葛巾漉”形象地表达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发酵的过程。

  • “下注瓦缶流泉香”描述酒液流入瓦缶中,随着水流散发出香气。

  • 科头席地竟一醉,白日啸傲登羲皇。

  • “科头席地竟一醉”描绘了醉酒后的放纵与自由状态。

  • “白日啸傲登羲皇”表达了在白日里放声大笑、畅游天地的豪迈情怀。

  • 元嘉甲子不足数,陶然醉境真吾乡。

  • “元嘉甲子不足数”指的是元嘉年间的历史年号,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短暂,不值得过多计较。

  • “陶然醉境真吾乡”则强调了在这个醉意盎然的环境中找到了真正的故乡感。

  • 栗里先生百世士,吴兴学士遥相望。

  • “栗里先生”指的是传说中的隐士陶渊明,这里代指陶渊明这样的隐逸之士。

  • “吴兴学士”则是古代学者,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或对他人的一种赞美或比较。

  • 画图入妙书更美,翰墨一代传文章。

  • “画图入妙”形容绘画技艺高超,达到了精妙的境界。

  • “翰墨一代传文章”则强调了书法和文章的艺术成就,以及它们在历史上传承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陶渊明自画像为引,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艰辛,以及个人情感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解脱。整体来看,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