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收浮磬,尧阶望矞云。
自天承雨露,拔地起絪缊。
击拊磬音合,衡从玉兆分。
巨鳌三岛力,威凤九苞文。
辨位资乾坎,为山填幅员。
固知兴宝藏,不假运神斤。
书帙侵春润,香炉借宿薰。
烟光晴冉冉,波影昼沄沄。
融结由元化,登崇荷圣君。
瑞于龟出洛,重若鼎来汾。
柱立尊皇极,磐安广帝勋。
讵云陈秘玩,因愿献前闻。

【注】奎章阁:藏书阁。灵壁石:指奎文阁内收藏的碑帖。玄玉:指《尚书·禹贡》中的“玄圭”。敕命臣:指皇帝下的命令臣子。集赋诗:集合众人赋诗。稽首:跪拜,叩头。献诗:献上诗赋。

【译文】《书经》中记载着浮磬收音,尧帝的台阶盼望着云彩;上天承接雨露,大地崛起了氤氲之气。击拊磬的声音与玉声相合,衡器从玉兆中分离。巨大的鳌鱼三岛之力,威凤九苞文彩。辨别方位依靠于乾坎,为山填平了幅员之地。固知兴宝藏,不假运神斤。书帙(shì zhì)被春润侵染,香炉借宿薰香。烟光在晴天冉冉升起,波影在白昼里沄沄流动。融结由元化生成,登崇荷圣君恩。瑞于龟出现于洛阳,鼎像来自汾水。柱立尊皇极,磐安广帝勋。讵云陈秘玩,因愿献前闻。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九年(721)作者应诏入长安,在奎文阁观瞻御书后所作。诗人对御书极为推崇,认为它不仅“瑞于龟出洛”,而且“重若鼎来汾”,其价值和地位超过“九苞文”之威凤和“三岛力”的大鳌。他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奎文阁收藏御书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他对开元盛世的颂扬之情。

全诗四联,每联各四句,共八句。前两联写观览御书的情景,中间两联写对御书的感受与议论,末联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一联“《书经》收浮磬,尧阶望矞云”,点明观览御书的目的:“《书经》收浮磬”,即奎文阁收藏着《尚书·尧典》,其中“浮磬”指的是舜帝时代的乐师夔,他制作乐器,用玉石敲击而发出悦耳的音乐。“尧阶望矞云”,即登上尧帝台阶,仰望云端。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光明,普照天下,令人景仰。

第二联“自天承雨露,拔地起絪缊”,进一步描绘观览御书的情景。诗人仰望云端,仿佛看到了天空中的雨露降落,地面出现了氤氲之气。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雨露滋润万物生长,使国家繁荣昌盛。

第三联“击拊磬音合,衡从玉兆分”,继续描写观览御书的情景。诗人听到鼓磬之声与玉声相合,看到衡器从玉兆中分离。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鼓磬和谐、玉兆吉祥。

第四联“巨鳌三岛力,威凤九苞文”,进一步描绘观览御书的情景。诗人看到巨大的鳌鱼三岛之力威武雄壮,威凤九苞文彩绚丽多彩。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鳌鱼三岛之力、威凤九苞文彩般壮丽多姿。

第五联“辨位资乾坎,为山填幅员”,继续描写观览御书的情景。诗人认为皇帝圣德如乾卦与坤卦相互配合,如同为山填平了幅员之地一般。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乾坤般伟大无边。

第六联“固知兴宝藏,不假运神斤”,进一步阐述诗人对御书的看法。诗人认为皇帝圣德如此珍贵,不需要借助神奇的手段去雕琢修饰。这里比喻皇帝圣德自然美好,无需人为修饰。

第七联“书帙受春润,香炉借宿薰”,继续描述御书的优美环境。诗人看到书帙受到春风的滋润,香炉则借宿在薰香之中。这里比喻御书受到皇帝圣德的熏陶,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第八联“烟光晴冉冉,波影昼沄沄”,继续描绘观览御书时的景象。诗人看到晴朗的天空中烟光冉冉升起,白昼里波影滚滚流动。这里形容御书的意境优美动人心弦。

第九联“融结由元化,登崇荷圣君”,继续阐述诗人对御书的看法。诗人认为融结是由元气生成的,而登崇则是受到圣君恩泽。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元气般生生不息,为国家带来繁荣发展。

第十联“瑞于龟出洛,重若鼎来汾”,最后两句赞扬御书的神奇功效。诗人想象出龟从洛水而来,鼎从汾水而来,象征着国家的富饶强盛。这里比喻皇帝圣德如龟龙一般吉祥如意,为国家带来繁荣发展。

本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赞美了皇帝圣德的美好形象和卓越作用,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