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龀哀哀失所天,衣衾草草殡荒烟。
西南流寓三千里,东北攀号二十年。
负土起坟常在念,刻铭纳圹未能迁。
此生已矣知无奈,唯愿华颠孝道全。
诗句释义:
髫龀哀哀失所天:这里指的是孩子的年华已逝,失去了父母。髫龀是指童年,这里指的应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
衣衾草草殡荒烟:这里的“草草”表示对死者丧事处理得简单、匆忙,而“殡”指的是安葬。荒烟则可能意味着周围环境荒凉,与哀悼的气氛相衬。
西南流寓三千里:流寓可能是指四处漂泊,西南指的是中国的西南部地区,三千里可能是指从家乡到流放地的距离。
东北攀号二十年: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在东北地区(东北)寻找或呼唤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负土起坟常在念:这里的“负土”指的是背土,即自己为死者建造坟墓。起坟则是开始进行葬礼的准备活动。
刻铭纳圹未能迁:在这里,“铭”可能是指刻下文字以示纪念,而“未迁”则意味着这些文字并未被移动或更改。
此生已矣知无奈: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唯愿华颠孝道全:这里的“华颠”可能是指头顶,而“孝道”指的是孝顺之道。诗人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得到孝顺的照顾。
译文:
幼童失去父母心如死,简陋衣物草草安葬后。
西南流浪三年远万里,东北呼唤亲人二十载。
背土造坟心中常挂念,刻下纪念却未将移改。
生命尽头知命无奈何,只盼晚年得到孝行陪。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哀子的身份,记录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和感受。首句描绘了孩子因失去父母而感到的悲痛。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他在外地的生活,以及他如何努力为父母建坟和纪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充满了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亲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