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祠高禖,坠典今谁修。
何处王谢堂,烧痕草芽抽。
玄鸟亦自至,故垒不可求。
衔泥营新巢,云海浮蜃楼。
甲第金台傍,过者疑王侯。
晨曦明画栋,珠箔上银钩。
【注释】
1.《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高禖”是古代祈求多子多福的祭神。3.“坠典”,指失传的典章制度。4.“王谢堂”,代指豪门大宅。5.“草芽抽”,形容草木萌发,比喻生机盎然。6.“玄鸟”,神话中的燕子。7.“故垒”,旧有的营垒。8.“蜃楼”,即海市蜃楼,指虚幻的楼台。9.“金台”,指华丽的宫殿。 10.“过者疑王侯”,意思是路过的人以为是王公贵族。11. “晨曦明画栋”,意思是朝阳照耀下,雕梁画栋更加明亮。12.“珠箔”,珍珠制成的帘幕。13. “银钩”,银制的装饰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句“太牢祠高禖”,以祭祀的形式表现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高禖,古代祈求多子多福的祭神,诗人在这里用“太牢祠”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同时,“坠典今谁修”一句,表达了对失传的典章制度的感慨,也暗示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三句“何处王谢堂,烧痕草芽抽”,“玄鸟亦自至,故垒不可求”,描述了春风吹拂下,王谢堂中草木茂盛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古时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玄鸟亦自至”一句,又引出了燕子这一意象,燕子以其优雅的飞行姿态和轻盈的身躯,成为春天的象征。
接下来的四句“衔泥营新巢,云海浮蜃楼”,“甲第金台傍,过者疑王侯”,描绘了燕子筑巢、云海浮蜃楼等生动景象。这些景象既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同时,“甲第金台傍”一句,又让人联想到了豪门大宅,暗示了人们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晨曦明画栋,珠箔上银钩”则是对画面的总结和升华。朝阳照耀下,雕梁画栋更加明亮,而珍珠制成的帘幕则显得更为精致。这里的“晨曦”和“珠箔”两个关键词,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也寓意着希望和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社会变迁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