蜑子雨开江上台,江头野老不胜哀。
蜃将楼阁空中落,鳅引旌旗月下来。
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
与客登望海楼作录寄玉山主人
蜑子雨开江上台,江头野老不胜哀。
蜃将楼阁空中落,鳅引旌旗月下来。
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
注释
- 蜑子:指海边居民,蜑子在方言中常指海边的渔民。
- 雨开:雨水停歇后,天晴景象。
- 江头:指江边,此处指江边高地。
- 野老:乡村的老翁或老者,这里泛指年迈之人。
- 不胜哀:悲痛欲绝,无法承受。
- 蜃:传说中的大鱼,能吐气成楼阁。
- 落:降落。
- 鳅:小鱼儿,这里借指小旗,用以形容旌旗。
- 尹铎:古官名,这里指地方行政官员。
- 无事开:无事可做时开始工作或活动。
- 文开:文采风流的人,这里指有文化修养的人。
- 歌舞:古代宴会时表演的乐舞。
- 旧城阙:旧时的城墙和宫殿。
- 昆明:云南的别称(因古代昆明地区多产金,故得名)。
- 几劫灰:多次毁灭后的残垣断壁。
-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描绘出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诗中通过对比“蜑子”与“野老”的反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望海楼的景象,同时通过“保障许谁为尹铎,事谐无复问文开。”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的期望。最后一句“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表达了历史的无情以及诗人对过往繁华的回忆与感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美的佳作。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与客登望海楼作》中的第二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壮丽而忧伤的画面。
第一句:“蜑子雨开江上台”
这一句描述了一场春雨过后,江边的景色变得更加壮观。这里的“蜑子”指的是居住在沿海地带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可能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雨水洗净了江面,使得江边的景色显得更加清晰、生动。而“雨开”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大自然充满了生机。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二句:“江头野老不胜哀”
这里的“野老”是对年迈渔夫的一种尊称,他们常年在江边捕鱼,生活艰辛却充满坚韧。这句中的“不胜哀”表达了他们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了人文关怀的深度。
第三句:“蜃将楼阁空中落”
这句运用了神话元素,将楼阁想象成海上的蜃气,在空中飘浮。这不仅赋予了景物更多的想象力和神秘感,也增加了诗句的艺术魅力。这种描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结句:“保障许谁为尹铎”,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隐喻了社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历史意识,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结尾:“事谐无复问文开。”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情感,还激发了读者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共鸣。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同时引发读者对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