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被酒玉山堂,风物于人引兴长。
银丝莼荐野鸭炙,金粟瓜取西杨庄。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何处行春《柘枝》鼓,阆州《竹枝》歌女郎。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颔联写宴会的盛况,颈联写宴会上的饮食和风景,尾联写宴会结束后的感受。

译文:我常常在玉山草堂雅集,这里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银丝莼菜佐野鸭烤炙,金粟瓜取自西杨庄。

山头上的云气有时像老虎,溪上的人多疑是仙羊。

何处有《柘枝》鼓声悠扬,阆州《竹枝》歌女舞姿娇娆。

赏析:

“玉山草堂雅集又题”起句点题,说明这是作者在玉山草堂的雅集之后写的。玉山草堂即玉山堂,在四川眉山市,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家。诗人以“常被酒”三字点出他的性格爱好,并由此引出下文。“风物于人引兴长”,意思是说这里的景物使人产生很多联想,引起很多感慨。这两句既表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明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颔联两句描绘的是宴会上的宴饮情况。“银丝莼荐野鸭炙”,用莼菜、鸭肉等食物,表现了宴会上的丰盛和豪华。“金粟瓜取自西杨庄”,用金粟瓜等食物来显示宴会的精致美味。

颈联两句描绘的是宴会上的风景。“山头云气或成虎”,意思是说山上的云气有时好像老虎,表现了山林间变幻莫测的景象;“溪上仙人多讶羊”,意思是说溪水上的仙人多疑是在看羊,表现了溪水边神秘而美妙的景象。

尾联两句描写的是宴会结束后的情景。“何处行春《柘枝》鼓”,意思是说不知道哪里传来了《柘枝》鼓的乐声;“阆州《竹枝》歌女郎”,意思是说不知道哪个地方有《竹枝》曲的歌妓。这两句既表现出宴会结束后热闹欢快的氛围,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热闹场面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宴会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宴席上的食物和菜肴以及宴席后的场景来表现了诗人的豪放和豁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