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在这首诗中,杨维桢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第一句:“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 描述了一位名叫杨仆射的人物,他在宫廷中担任宰相的角色,面对着天子(皇帝),两人相对哭泣,妻子和孩子都不知情。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紧张气氛以及君臣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
- 第二句:“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通过“砀山之贼”和“金祥殿前”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混乱的场景。这里的“国玺”指的是皇帝的重要物品,被盗贼偷走,进一步强调了政治动荡和国家危机。
- 第三句:“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引用了历史典故“谢家傲吏”,意味着杨仆射在面对权贵时,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他甚至愿意为了正义而放弃高位,比如辞去齐朝的官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杨仆射人格魅力的赞美。
《押国宝使》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现实意义,而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关键词语的注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