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杀长吏,于理大悖之。
仁人根所自,吏德久已离。
击之柱后法,辇火救焚辎。
彼哉汉儒论,残贼忧软罢。
愿言敷国惠,以膏残民痍。
【诗句解释】
- 法吏:指执法的官员。
- 民有杀长吏,于理大悖之:百姓中有杀死长官的行为,这是不合情理的。
- 仁人根所自:仁人的根本所在。
- 吏德久已离:官吏的道德已经失去了。
- 击之柱后法,辇火救焚辎:在柱子后面击鼓以示威,用车装载着火焰去救被烧的车。
- 彼哉汉儒论,残贼忧软罢:他们讨论的问题,是残忍和残暴的事情,担心软弱就会被罢免。
- 愿言敷国惠,以膏残民痍:希望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用仁慈来拯救人民的苦难。
【译文】
百姓中有杀死长官的行为,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仁人的根源在于他们的根本。官吏的道德已经失去了。在柱子后面击鼓以示威,用车装载着火焰去救被烧的车。他们讨论的问题,是残忍和残暴的事情,担心软弱就会被罢免。希望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用仁慈来拯救人民的苦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众中出现杀长吏现象的看法和批评。他认为这种行为是违背道义的,并指出官吏的道德已失去。他还提到了汉儒的讨论,认为他们的讨论涉及到残忍和残暴的问题,并担心软弱会被罢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即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以仁慈来拯救人民的苦难。这首诗通过描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呼吁人们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来改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