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将天讨,出南征。文如阿阁凤,武如牧野鹰。
兵行司马法,漕转屯田丁。鹿山放麑万众泣,虎穴取䖘千人惊。
东屯西屯露书布,南徯北徯壶浆迎。蛮奴授首,鳖子献城,三危送款,孤竹输平。
蓝之山,截海断,峡之水,吞湘汉。大将军,持庙算,直向刑塘筑京观。
嗟嗟小蛮触,尚尔争雌雄,将军大势破竹下,拾土补地裂中国。
长城无再坏,昆仑天柱无再折。盘石永安,金瓯罔缺。
我颂摩崖千丈碑,大字如斗光夺月。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将军南征歌
解析: 本句描述的是大将军的南征场景,表达了对大将军英勇出征的赞美。
译文: 大将军,将要发起天罚的征战,前往南方。
2. 文如阿阁凤
解析: “阿阁凤”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或传说中的凤凰,这里用来形容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译文: 他的文才就像阿阁(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样,美丽且富有文彩。
3. 武如牧野鹰
解析: “牧野鹰”可能是在形容武艺高强,如鹰击长空般迅猛有力。
译文: 他的武力就像牧野上的雄鹰一样,勇猛而强大。
4. 兵行司马法
解析: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法规,强调纪律和秩序。
译文: 军队行动严格遵循司马法,井然有序。
5. 漕转屯田丁
解析: “漕转”指的是转运粮食等物资,“屯田丁”则是指从事农田耕种的士兵。
译文: 漕转屯田的士兵们辛勤劳作,为战争提供后勤保障。
6. 鹿山放麑万众泣,虎穴取䖘千人惊
解析: “鹿山”可能指某个地名或自然景观,“麑”是小鹿的意思,“䖘”是一种草药。
译文: 在鹿山放走小鹿引起了众人的哭泣,但在老虎洞穴中取出了珍贵的药材使千人震惊。
7. 东屯西屯露书布,南徯北徯壶浆迎
解析: “东屯西屯”指两处的屯田,“露书布”表示公开宣布政策或计划。
译文: 无论是在东边还是西边的屯田,都向人们公开宣布政策;无论是南边的等待还是北边的迎接,都准备了酒食以欢迎。
8. 蛮奴授首,鳖子献城,三危送款,孤竹输平
解析: “蛮奴”“鳖子”可能指的是少数民族和敌人。
译文: 蛮族人献上首级,敌人献出城墙,三危地区送来诚意,孤竹国也献出土地。
9. 蓝之山,截海断,峡之水,吞湘汉
解析: 这里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蓝之山连接着大海,峡谷中的水流吞没了湘江和汉江。
译文: 蓝之山连接着大海,峡谷中的水流吞没了湘江和汉江。
10. 大将军,持庙算,直向刑塘筑京观
解析: “庙算”指深思熟虑的计划,“刑塘”可能是某个地点或事件的名字。
译文: 大将军精心筹划,直接前往刑塘构筑纪念之地。
11. 嗟嗟小蛮触,尚尔争雌雄,将军大势破竹下,拾土补地裂中国
解析: “小蛮触”可能指的是小蛮族或某个小部落,“尚尔争雌雄”意味着双方竞争激烈。
译文: 小蛮族还在争斗中努力求胜,将军已经掌握了胜利的先机。
12. 长城无再坏,昆仑天柱无再折
解析: “长城”可能指的是长城防线,而“昆仑”是中国神话中的一座山峰。
译文: 长城不再有破损的地方,昆仑山的支柱也不再折断。
13. 盘石永安,金瓯罔缺
**解析:“盘石”指的是坚固的基石,“金瓯”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器。
译文: 国家的基础牢固稳定,神器完好无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将军南征的英勇和智慧,以及国家边疆的稳固和和平。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内容丰富、意象生动。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大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国家的强大。整首诗歌语言简练却富有力量,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