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河北后,共抵浙西初。
独倚知心旧,翻成会面疏。
三年仍契阔,万里更吹嘘。
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
见称司马赋,求授夏侯书。
仓卒排归计,淹留着寓居。
已非兴俊逸,犹是主痈疽。
名士多亲我,诸公或请予。
驾言将采芑,即事欲连茹。
顾尔伤流矢,居然恨倚闾。
惊心闻杜宇,过眼易蟾蜍。
忽召抽金匮,俄徵论石渠。
文章殊贾马,谋略匪严徐。
薄技终难效,穷愁只自如。
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长裾。
与作栖梁燕,宁为呼辙鱼。
仪形长日想,怀抱几时摅。
奏疏闻当宁,抽毫待直庐。
乌台弦既改,鳌禁席仍虚。
马首何由见,分光兴有馀。

【注释】:

同游河北后,共抵浙西初。

独倚知心旧,翻成会面疏。

三年仍契阔,万里更吹嘘。

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

见称司马赋,求授夏侯书。

仓卒排归计,淹留着寓居。

已非兴俊逸,犹是主痈疽。

名士多亲我,诸公或请予。

驾言将采蔾,即事欲连茹。

顾尔伤流矢,居然恨倚闾。

惊心闻杜宇,过眼易蟾蜍。

忽召抽金匮,俄徵论石渠。

文章殊贾马,谋略匪严徐。

薄技终难效,穷愁只自如。

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长裾。

与作栖梁燕,宁为呼辙鱼。

仪形长日想,怀抱几时摅。

奏疏闻当宁,抽毫待直庐。

乌台弦既改,鳌禁席仍虚。

马首何由见,分光兴有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周御史分手之际所作。此诗以送别为题,而其主旨在于赠别,故前四句为送别之词,后十二句乃赠别之语。全诗以“别”字贯穿始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第一联:“同游河北后,共抵浙西初。”写自己和周御史一起在河北游玩之后,又一同到浙江西部去。这两句交代了两人的行踪及离别的原因。

第二联:“独倚知心旧,翻成会面疏。”说自己独自一人倚靠在与周御史相识相知的老朋友处,却反而变得像陌生人一样。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联:“三年仍契阔,万里更吹嘘。”说虽然分别已经三年了,但彼此之间的情谊依然深厚;虽然相隔万里,但互相之间的支持与鼓励从未停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及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联:“小子无奇气,先生有过誉。”说自己虽不是那种出类拔萃的人,但周御史却过分地称赞我。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周御史的感激之情。

第五联:“见称司马赋,求授夏侯书。”周御史曾称赞我的文才如司马相如一般出众,并希望我能够担任夏侯氏那样的官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周御史赞赏的感谢之情。

第六联:“仓卒排归计,淹留着寓居。”说自己为了处理公务不得不匆忙离开,留下了周御史一人独自居住。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同情以及对自己离去的遗憾。

第七联:“已非兴俊逸,犹是主痈疽。”说自己不再是那种追求功名利禄的年轻人了,而是成为了一个需要治疗疾病的病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转变的无奈与感慨。

第八联:“名士多亲我,诸公或请予。”周御史有很多名士朋友,他们都很亲近我;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官员的举荐。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在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及影响力。

第九联:“驾言将采芑,即事欲连茹。”诗人打算前往采薇之地(今河南密县一带)去采集食物,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生活所需的物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担忧。

第十联:“顾尔伤流矢,居然恨倚闾。”听说你因为受伤而流泪伤心,我却只能站在门外远远地望着你的身影。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同情与关切。

第十一联:“惊心闻杜宇,过眼易蟾蜍。”听说你被贬谪的消息后,我内心感到震惊不已;转眼之间,时间过得如此迅速而短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忧虑与担忧。

第十二联:“忽召抽金匮,俄征论石渠。”突然接到诏书让我前往中央任职;不久又被征召回京参与讨论国家的政事大计。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地方官转任中央官员的过程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联:“文章殊贾马,谋略匪严徐。”我的文才并不如贾谊、晁错等人那样出众;我的谋略也不如严光、邓禹等人那样卓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自我评价及其谦逊的态度。

第十四联:“薄技终难效,穷愁只自如。”我的才能终究难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只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然而我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或怨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十五联:“尚矜存弊履,不肯曳长裾。”我仍然保持着过去的习惯,穿着破旧的鞋子而不是新鞋;我不愿意穿上华丽的衣服,而是坚持穿着朴素的衣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选择及其坚守原则的态度。

第十六联:“与作栖梁燕,宁为呼辙鱼。”我愿意像梁间的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宁愿做河中的鱼儿也不愿做被人驱赶的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及其对束缚的反感。

第十七联:“仪形长日想,怀抱几时摅。”常常思念着你的身影,想要与你重逢却又不知何年何月;心中充满了对你的思念之情,却又无法完全表达出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无法与友人相见的痛苦。

第十八联:“奏疏闻当宁,抽毫待直庐。”听说你向皇帝上奏疏的建议被采纳了;我正等着机会进入宫庭中等待皇帝的召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通过上书进言希望得到皇帝赏识的情景及其期待的心情。

第十九联:“乌台弦既改,鳌禁席仍虚。”朝廷的政策已经改变;宫中的座位依然空荡无人。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与失望。

第二十联:“马首何由见,分光兴有余。”我何时才能看到你的归来?你的光芒已经照耀得如此之远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及对自己无法亲自迎接友人的遗憾。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友谊及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