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学无为道,来居小有天。
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
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
地涉鸿荒表,山开混沌前。
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
叠起三重阁,分流百道泉。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
放浪曾无日,遨游未有年。
古经披览罢,毛骨为醒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其意思,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赏析”,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评价。

“招真观图”:招真观的画像。“招真”,道教传说中的神名。唐玄宗时,于长安城内建有招真观以奉祀之。此图乃唐时所绘,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

“欲学无为道,来居小有天。”:想学习无为之道,来到这座有仙风的小天宫。“无为”,道家用语,指顺应自然,不事人为。

“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神仙的精神能使各种怪异之物消失,颜色变化如风烟一般。“消”,消散;“物怪”是说仙人能驱除妖邪。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恬淡安适地知道上天的美德,虚寂无为的样子好似上帝。“恬憺”,恬静闲适;“帝先”,指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帝王。

“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高尚的风范怎能只凭自己而达到呢?古代的遗迹还流传下来。“高风”,崇高的风范;“特达”,独到。

“地涉鸿荒表,山开混沌前。”:地跨过远古洪荒时代,山峰劈开混沌未开的原始世界。“鸿荒”,指远古时代的荒远之地;“混沌”,指天地初开时模糊一团的状态。

“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山谷深处仿佛有鬼神聚集,山峰奇特如同人工凿成。“谷幽”,指山谷幽深;“鬼聚”,指鬼神聚集。

“叠起三重阁,分流百道泉。”:层层重叠着的楼阁,有百条清泉分流。这两句写招真观建筑之美,三重阁指中台三层殿宇;百道泉,指中台殿后左右两侧各有一泉,汇流成百道。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岩石穿孔留下了老虎的痕迹,石头寒冷却激起了蛟龙的涎水。“岩穿”,指岩石被穿凿;“虎迹”“蛟涎”,分别指留下老虎走过的痕迹和蛟龙出没时的口水。

“放浪曾无日,遨游未有年。”:我放纵任性的时候没有一天,自由自在地游玩的时候也没有一年(形容非常逍遥)。“放浪”,指放任自己任性;“遨游”,纵情游遨,形容十分自在。

“古经披览罢,毛骨为醒然。”:读完了古老的经典,感到精神振奋。“古经”,泛指经典古籍;“毛骨”,形容人因受到感动而毛发竖起、骨头发酸的状态。

【赏析】

《招真观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描绘了招真观的景象,画面生动逼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画中的神仙们形象各异,栩栩如生。他们或持法器,或执乐器,或捧经卷,神态各异,各具特色。整个画面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令人陶醉。

吴道子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与唐朝的另一位大画家张僧繇并称“画圣”。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充满动态感。他的画作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招真观图》正是这样一幅具有强烈情感力量的杰作,它展现了神仙们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神韵,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和神奇。《招真观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