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生何许,乃在泰山隈。
泰山崖石裂,怒水响如雷。
浸润长膏液,根株日以培。
纵历千百载,霜雪不能摧。
长安天子诏,欲筑九层台。
台上搆宫殿,青云共徘徊。
匠氏走海内,博求栋梁材。
万夫治道路,挥斧重林开。
大器当大用,小器易剪裁。
有如豪侈士,踪迹困尘埃。
适可厚自养,毋为兴叹哀。

【注释】

  1. 大木:高大的树木。何许:何处。隈(wēi):山涧、溪沟等水边的弯曲处。
  2. 怒水:激流。雷:形容声音如雷。膏液:树汁,养分。
  3. 霜雪:指严酷的冬季。摧:摧残。
  4. 天子诏:皇帝的命令。筑九层台:指建造高高的宫室。
  5. 青云:指云彩。徘徊:徘徊不定。
  6. 匠氏:木工,这里泛指能工巧匠。海内:指全国各地。
  7. 万夫:形容人多。治道路:修整道路。挥斧:砍伐树木。重林开:大片森林被砍伐后露出地面。
  8. 大器:指大材。大用:大的用途。小器:指小材。易剪裁:容易制作。
  9. 豪侈士:奢侈的人。踪迹困尘埃:指生活贫困潦倒,无法摆脱困境。
  10. 适可:恰到好处。厚自养:满足自己的要求。兴叹哀:感慨叹息。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借咏大树之“不屈”来比喻人应刚直不阿,不随和附庸,保持人格的独立与自尊。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召力。
    这首诗以咏物起,由树及人。诗中“泰山崖石裂,怒水响如雷”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了巨石崩裂、激流汹涌的景象;中间“长安天子诏”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朝廷欲在泰山上建高大宫殿;最后“匠氏走海内”以下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工匠四处寻找建筑材料。全诗通过咏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正直,不畏强权,保持人格独立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