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谁伴中庵。太初岩。满酌一杯,和月吸浓岚。
琼露滴。霜鬓湿。兴方酣。不觉河倾东北,月西南。
【注释】
乌夜啼:即《乌夜啼》,唐教坊曲名。用前韵:即用“乌夜啼”的韵脚,这里指诗的平仄押韵。中庵:寺名。太初岩:地名。太初,即上古之意。浓岚:山间云雾。琼露、霜鬓:都是指白发。兴:兴致、情趣。河倾:指月色偏西。西南:指日落的方向。
【赏析】
《乌夜啼月下用前韵》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此词写月夜独饮,抒发了作者在酒中寻欢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全词以景托情,借景抒情,语言清新明快,格调高远清雅。
首句写夜深,点出“月下”,说明时间之久;“谁伴”,则说明孤独无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中庵”,即中峰寺,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北。词人夜宿于中峰寺,因寺内古树参天,幽静清雅,故称“太初岩”。第二句写词人在太初岩饮酒赏月的情景。“满酌一杯”,说明饮酒已醉意朦胧。“和月吸浓岚”,写酒后与月交相辉映的景象。“浓岚”是指山峰上飘渺的云雾。
“琼露滴”,是说酒气蒸腾,如露珠一样滴到脸上。“霜鬓湿”,指词人鬓发斑白,沾着酒意而微微湿润。这两句写饮酒至深夜,词人沉醉之中,忽然觉得酒意正浓,月光正好,便举起杯来,欲与月共饮,却见一轮明月偏西,自己又不知不觉地将杯中的美酒饮尽。第三句接下去,笔锋一转,写自己的兴致正酣。“不觉河倾东北”,“河”指黄河,“倾”,倾斜。“东北”,指东方。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词人酒兴大发,竟忘了时间的流逝和周围环境的转换。“月西南”,写月亮从东边升起到了西边。这是写词人由饮酒到赏月,再到饮酒的过程。
以景结,中间插入三段写词人饮酒赏月的描写,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夜深谁伴中庵”一句,这样结构紧凑而又脉络清晰,读起来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