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
【注释】
趸锋:指船桨。螳臂:形容自不量力。旧盟:指与金人之间的和约。洞庭、彭蠡:泛指江汉地区,是南宋的疆土。天兵小试:宋军在淮南作战,大胜金兵。捷书:捷报。飞上九重天:捷报传到朝廷,皇帝非常高兴,把捷报送到天上。舜山川:舜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荆州管辖。周礼乐:唐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江南道管辖,这里指唐朝,以周礼乐为代表。汉衣冠:汉朝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豫章郡管辖,这里指汉代,以汉衣冠为代表。五州: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两浙路管辖。妖气关山:《资治通鉴》卷127载:“(绍兴三年)冬十月甲子,张浚等进《恢复方略》。诏下三省。既奏,乃命工部侍郎吕颐浩、礼部员外郎胡寅同编修官王之望、朱震详定。明年三月,复命工部尚书李显忠、虞允文措置行营事务。十一月,召浚赴行在。”可知,当时金人正在进攻川陕,宋廷却派李显忠、虞允文到川陕抗金。“妖气关山”是指金人正对四川发动攻击,而宋王朝却派李显忠、虞允文去川陕抗击金人。
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有人从前线传来捷报说,皇帝已经下令收复了长安,所以“日边路”的捷报先到了京城。
【赏析】
本词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所作。《宋史·张浚传》记载:绍兴三年初,岳飞率军收复襄阳,接着又收复了郢州、随州、信阳军等地,然后挥师北上,收复了邓州,接着又收复了郑州、洛阳、商州、虢州、秦州、凤翔府、陇右等地,最后收复了长安、凤翔府,又收复西京河南府,并收复了陕西全境;四月又收复了商州、虢州、秦州、凤翔府等处;五月收复了成都;七月收复了兴元府;九月收复了阶、成、康、阶四州;十月又收复了阶、成、康三州;十一月收复了兴元府;十二月收复了秦州、凤翔府、阶、成、康诸军。至此,张浚收复了北宋的全部国土和中原地区。此篇即为胜利后所作。全词气势磅礴,一泻而下,表达了作者战胜金军的豪迈气概和必胜的信心。
开头两句“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写南宋初年金人南侵的情况。“趸”是船桨的意思,这里比喻敌人的船桨在水里荡漾着;“螳”是虫名,这里比喻敌人的军队;“臂”是手的意思,这里比喻自己的军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敌人像螳螂那样挥动前肢来阻挡我方的进攻,但对方毕竟不是螳螂,力量有限,所以很快失败了。“恃洞庭、彭蠡狂澜”,意思是说敌人虽然强大,但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波冲击下,很快就被打败了。“天兵小试”句承上启下,说明自己一方取得了小小的胜利。“百蹄一饮楚江干”,意思是说我军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一天之内就能喝得楚江水都流干了。“捷书飞上九重天”,意思是说捷报传到了朝廷,皇上高兴极了,捷报被送上了九重天,即九重天的宫阙之中。
下面三句“春满长安”,“舜山川”,“周礼乐”,都是用典,写宋朝收复失地的盛况。“舜山川”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荆州管辖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周礼乐”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江南道管辖的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浙江一带。“唐日月”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两浙路管辖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浙江一带。“汉衣冠”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江西路管辖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一带。这几句大意是说,春天来临,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长江中下游一带恢复了唐朝、汉朝时的繁荣富强,长江中下游一带恢复了江南道的繁荣富强。
接下来“洗五州”、“妖气关山”写宋军收复失地的情况。“五州”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两浙路管辖的地区。“妖气关山”指金人正在进攻川陕,而宋朝却派李显忠、虞允文去川陕抗击金军。
“已平全蜀,风行何用一泥丸”,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收复了全川蜀地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了,所以“一泥丸”就没有必要了。“有人传喜,日边路、都护先还”,“日边路”指的是前线传来捷报,称皇帝命令收复长安,所以“都护先还”。
这首词通过写抗金战争的胜利和收复失地的情况,表现了作者战胜金人的豪迈气概和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