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斗山下,山深人自闲。
有时歌白石,高兴在青山。
大道无夷越,虚名自触蛮。
悠然得真趣,异境是仙寰。
【注释】
斗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境内。
结屋:建屋。
白石:指山中的岩石。
高兴:快乐。
大道:此指大路,也指大道正道。
夷越:同“夷”,平坦;“越”同“渡”。
虚名:虚妄的名声,浮夸的声誉。
触蛮:冒犯。
真趣:真情实意的生活情趣。
仙寰: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春。作者当时任歙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斗山,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诗人以山水为伴,游历了安徽宣城境内的许多名胜古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首联写斗山之美:“结屋斗山下,山深人自闲。”诗人选择斗山作为游览对象,是因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他住在山脚下的小屋中,远离尘嚣,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抒发自己的志向:“有时歌白石,高兴在青山。”诗人常常在山中歌唱着美丽的白石和青翠的山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陶醉于青山绿水之间,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一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颈联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大道无夷越,虚名自触蛮。”诗人认为,真正的生活是追求大道正道,而不是追逐虚妄的声誉。他不屑于那些追求虚名的人,因为他们只会受到小人的诽谤和陷害。这一联表达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尾联总结自己的人生观:“悠然得真趣,异境是仙寰。”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在异乡他国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他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就像神仙一样超凡脱俗。这一联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