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爱沧江听雨眠,不应愁绝似今年。
建瓴长恐崩高屋,炼石徒闻补漏天。
响入北廊葭菼乱,湿增傍壁薜萝牵。
白头倦客孤蓬底,尚想躬耕有石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听雨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每爱沧江听雨眠(每次喜欢在沧江边听着雨声入睡)
  • 沧江:沧浪之水,这里指代长江。
  • 听雨眠:听雨声伴随着入眠。
  1. 不应愁绝似今年(不应该像今年这样感到忧愁)
  • 愁绝:极度的忧愁。
  • 今:现在的时侯。
  1. 建瓴长恐崩高屋(担心屋檐滴水太多导致高屋崩溃)
  • 建瓴:形容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
  • 高屋:高大的房子,比喻地位、权势高或形势严峻的事物。
  • 崩:倒塌。
  1. 炼石徒闻补漏天(听说用丹砂炼成的石头可以用来修补天空)
  • 炼石:传说中用丹砂炼成可以补天的石头,此处比喻理想或幻想。
  • 补漏天:用丹砂补天空的漏洞,比喻实现不可能的事情。
  1. 响入北廊葭菼乱(风雨的声音进入北面走廊,芦苇草丛杂乱)
  • 响入:声音传来。
  • 北廊:北面的走廊,可能是指建筑的北部走廊。
  • 葭菼(jiǎ tǎn):一种植物。
  • 乱:杂乱。
  1. 湿增傍壁薜萝牵(潮湿增加,旁边的墙壁上缠绕着薜萝)
  • 湿增:因为潮湿而增加了。
  • 薜萝(bì luó):一种植物,攀附植物。
  • 牵:缠绕。
  1. 白头倦客孤蓬底(头发斑白的倦游人像孤独的蓬草一样)
  • 白头倦客:年老体衰的旅人。
  • 孤蓬:独自生长在荒野中的蓬草。
  1. 尚想躬耕有石田(仍然怀念亲自耕种拥有土地的日子)
  • 躬耕:亲自耕种。
  • 石田:用石头围起的田地,古代文人常有此理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每爱沧江听雨眠”,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不应愁绝似今年”、“建瓴长恐崩高屋”等句子,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