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石如云不待鞭,兀临池水看青天。
下潜灵物疑无底,傍溉山畦似有年。
刺水翠苗霜后在,舞风珠树月中悬。
太湖万顷应凡浊,閟此泓渟一勺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天池(注释:自然形成的水池,通常指天然的湖泊或池塘)
  2. 立石如云不待鞭(注释:形容石头高耸入云,好像不需要用鞭子驱赶才能站立起来)
  3. 兀临池水看青天(注释:独自面对着水池,抬头仰望天空)
  4. 下潜灵物疑无底(注释:水下有神秘的东西,仿佛看不到底)
  5. 傍溉山畦似有年(注释:旁边灌溉着山间的田地,好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6. 刺水翠苗霜后在(注释:水中的绿色植物在霜降后的早晨露出水面)
  7. 舞风珠树月中悬(注释:树上的露水随风飘荡,如同挂在夜空中的珍珠)
  8. 太湖万顷应凡浊(注释:太湖广大无边,似乎所有的水都显得浑浊)
  9. 閟此泓渟一勺泉(注释:这里的小池像是一个深藏的宝藏,只有一勺泉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池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首句“立石如云不待鞭”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高耸入云之姿,无需鞭打也能独立。接着,“兀临池水看青天”展现了诗人独自面对水池、仰望蓝天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二联“下潜灵物疑无底,傍溉山畦似有年”则转入描写池水中的事物,如“下潜灵物”,暗示了池中有神秘的生物或景观,令人产生无限遐想;而“傍溉山畦似有年”则表现了周围环境与这些景物和谐共生的景象,岁月流转间显得更加静谧和谐。

第三联“刺水翠苗霜后在”,描述了水中的绿色植物在霜降后的清晨显露出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最后一句“舞风珠树月中悬”更是将景色推向高潮,月光下树木摇曳生姿,宛若珍珠般晶莹剔透。

整首诗通过对天池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