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龙河帝作宫,万础搆出金芙蓉。
祝釐至命黑衣相,董役乃是乌台公。
帝乘云去师示寂,瓦砾依然化金碧。
捶钟吹螺震天地,游从每振东南锡。
聪也金鳌背上人,金翅擘海驱波神。
典座南屏万峰上,高阁瞪睨青嶙峋。
来吴欲作凤台去,词锋欲写秦淮树。
业材参天必豫章,匠石何尝后梁柱?
渺渺长江无尽流,诗成为寄波间鸥。
自昔六朝帝王州,老夫每欲东南游。
白下江山暮云合,乌衣巷陌斜阳愁。
古人销亡景物在,着我一赋商声讴。
【注释】龙河:即长江,古称扬子江。作宫:建宫殿。祝釐:祭祀天神的礼仪。黑衣相:古代对僧人的尊称,因和尚穿黑衣服故称。董役:指修建工地。乌台公:唐宪宗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曾修西湖白堤,并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一首。师示寂:和尚去世。瓦砾:指建筑残存的部分。锤钟吹螺:敲击法器。震天地:声音宏亮,能传遍四方。游从:随行之人。振东南锡:在东南地区施舍财物。典座:主持寺院事务。南屏:山名,在南京。万峰上:山峰众多。高阁:寺院中的塔楼。瞪睨:远眺。青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青色而多棱角。来吴:到苏州。欲作凤台:打算造一座凤凰台。凤台: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凤台去:离开凤台。词锋:指文笔犀利。秦淮树:秦淮河边的柳树。业材:才能。参天:与天空相接。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为汉代三郡之一,是当时文化发达的地方。匠石:木工。何尝:哪里比得上。后梁柱:后来的栋梁之材。渺渺:水波浩渺的样子。无尽流:无边无际。寄:寄托,比喻。商声:指商调曲调。讴:歌颂,吟咏。
【赏析】此诗是白居易在公元827年(元和十二年)春初,被贬为江州司马,离开苏州赴浔阳时写的一首长歌行。诗中描绘了苏州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遭遇不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开头两句写苏州的历史与自然风光。“昔年”三句,追记了苏州昔日作为帝王游乐之地的繁荣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此地深厚的感情。
中间六句,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述了自己游览苏州时的所见所闻。他首先来到了位于南屏山上的灵谷寺,看到了许多山石,这些山石都是青色且棱角分明的,令人赞叹不已。随后,诗人又游览了苏州的园林,看到了许多树木和湖泊,这些景色都非常美。
接下来五句,诗人又转向了苏州的人文景观。他先是赞美了那些能够挥动翅膀驱赶海神的鸟儿,然后他又提到了那些能够敲击法器、声音洪亮的寺庙。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苏州人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他们认为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是一首曲子,需要不断地吟唱和传播。
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表示自己虽然已经离开了苏州,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这座城市,继续欣赏它的美景,并且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这首歌曲一样,充满希望和活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苏州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