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公借榻宗镜堂,四众乡仰不暂忘。古清上人独见取,赠以金薤之琳琅。
公时目眚视贸贸,文成欲写难成行。殒星著纸废属读,风襟露带斜低昂。
中言上人善幻化,神龙千丈一钵藏。蜿蜒委蛇各有态,擘云掣电金蛇光。
海涛翻山霹雳碎,怒卷河汉如壶浆。世人蒿目不敢觑,师独摩抚如驯羊。
神膏点鳞翠鬣舞,金篦刮瘼星芒张。珊瑚千树宫室秘,献以耆婆未睹之药方。
师哀其诚为摹写,风旗雷车雨脚滂。点睛未了便飞去,砚坳有墨空淋浪。
愿师骑之上帝都,为问苍生谁短长?凫眠鹤翥且莫辨,伽那定里松花香。

【注】①虞公:即唐玄宗。②宗镜堂:《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晚年常居兴庆宫之“沉香亭”,“每至春时,召诸王及妃主宴集于此”。③四众乡仰:指四方百姓。④金薤:金制的簪子。⑤文成:文士,指白居易。⑥殒星:流星。⑦风襟露带:指文士的衣着。⑧中言:指《长恨歌》。⑨神龙:指唐玄宗。⑩海涛翻山霹雳碎:形容雷声。⑪师独摩抚:指白居易与杨玉环之间的私情。⑫耆婆:古印度僧人,曾为玄宗治病。⑬伽那定里松花香:伽那,梵语,意为“佛”。⑭凫眠鹤翥:指杨玉环在马嵬坡缢死(一说自缢),而白居易则被流放。⑮骑:指骑乘。⑯苍生:百姓。⑰凫眠鹤翥:泛指鸟兽。⑱伽那定里:指伽那和尚,曾为唐玄宗治病。⑲松花香:松树香气。

此诗是白居易《酬卢侍御云夫舍人见过留题所居见赠》中的一首,写于天宝年间。首联点明题意;颔联写诗人对杨贵妃的怀念;颈联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诗人的感伤;尾联写白居易被贬之事。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杨贵妃的美貌和诗人的感伤,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之作,作于天宝年间。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并以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写诗人对杨贵妃的怀念。“虞公借榻宗室堂”一句,点出诗人因受杨贵妃的恩宠而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成为翰林学士。“四众乡仰不暂忘”一句,则表明诗人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始终如一。这两句虽然直说,但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感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杨贵妃美貌的赞叹。“古清上人独见取”一句,表明杨贵妃不仅容貌美丽动人,而且还有超凡脱俗的才能。“赠以金薤之琳琅”一句,则进一步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和智慧如同金薤一般璀璨夺目。

后四句写诗人对杨贵妃的感伤。“公时目眚视贸贸”,说明诗人因眼疾失明而看东西都模糊了,无法看清杨贵妃的美丽容颜。然而,尽管诗人看不清楚,但他依然深深地怀念着杨贵妃。“文成欲写难成行”,则表明诗人想要将心中的思念写成文字,却发现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四句写诗人被贬之事。“殒星著纸废属读”,意味着当杨贵妃死后的消息传来时,诗人无法再看到她曾经写过的字迹,也无法再阅读她曾经读过的书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杨贵妃去世的深深悲痛。

尾联“师哀其诚为摹写”,则是诗人对白居易自己的感慨。他感叹自己虽然努力地模仿杨贵妃的形象,但却无法完全达到她的高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刻画杨贵妃的美貌和诗人的感伤,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杨贵妃的形象和自己的感伤,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