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谷仙之真人,曾谒世皇通明殿,殿上赐坐言谆谆。
以为皇王帝霸,不殊冬夏秋春。紫极虽贵,白云难亲。
翩然归卧计筹峰下通玄馆,日听松风不异大韶乐,自谓身是葛天民。
松风晴吹东日上蓬山,阁外五采云霞新。日方西倾月复白,松风吹涧壑,不着人间一点之埃尘。
细而笙竽间奏有馀韵,大而海涛怒鼓翻龙鳞。真人卧起食息听不厌,自谓轩辕张乐、湘灵鼓瑟同天真。
有时雨雪黯惨之寒夜,有时花柳明媚之芳辰。松风不吹樽俎澹,松风不吹肌骨皴。
真人于此时,漱咽太和朝玉宸。撼屋松风三日吹不醒,安知便以神为马、尻为轮?
飞度蓬莱弱水三万里,众真欢言归何晚,坐吟松花屑粉沾冠巾。
于今三十五寒暑,天根月窟来往长频频。济济山中学仙侣,或跨鸾凤骖骐麟。
辛钘范蠡谩师友,南郭颜成谁主宾?善听松风不以耳,善御松风不以身。
【注释】
- 谷仙之真人:传说中的仙人。曾谒(谒见)世皇:曾经拜访过帝王。通明殿:指皇帝的宫殿。
- 谆谆:诚恳、恳切的样子。皇王帝霸:君主的统治方式。不殊冬夏秋春:与四季无异。
- 紫极:紫色的极,指天的最高处。紫极虽贵,白云难亲:虽然尊贵如紫极,但像白云一样难以亲近。
- 计筹峰下:在计筹峰下的通玄馆中隐居。日听松风:每天聆听松风声。大韶乐:古代的一种大型音乐。自谓身是葛天民:自认为回到了上古时期,过着葛天氏时代的人民的生活。
- 计筹峰: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为黄山的主峰之一。
- 通玄馆:即通玄观。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 大韶乐:《大韶》是中国古代的大型乐曲之一,相传黄帝时期就有。
- 葛天民:指远古时期的人民或葛天氏时代的人们。
- 紫极:紫色的最高点,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 白玉京:古代神话中天界的名字。
- 五采云霞新:五彩斑斓的云彩和霞光。
- 海涛:形容波涛汹涌。怒鼓翻龙鳞:猛烈的鼓声,如同翻腾的龙鳞一般。
- 轩辕:黄帝的字号,此处指黄帝时代的音乐。
- 湘灵:传说中舜帝时的音乐家湘水女神。鼓瑟:弹奏瑟乐器。同天真:和大自然一样自然。
- 撼屋松风三日吹不醒:形容松风强劲有力,震撼房屋,持续三日都吹不醒人。
- 飞度蓬莱弱水三万里:形容仙人乘风飞行跨越蓬莱山和弱水之间的距离。
- 坐吟松花屑粉沾冠巾:坐着吟咏松花落下的粉末沾湿了帽子。
- 三十五寒暑:三十年的寒暑更替。
- 天根月窟:天空的根基和月宫。来往长频频:往来频繁。
- 济济山中:众多山林中的修行者。学仙侣:学习神仙之道的人。或跨鸾凤骖骐麟:有的骑上鸾凤,有的驾驭着麒麟。
- 辛钘范蠡: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谩师友:轻视他们的老师和朋友。南郭颜成: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隐士颜成子,他假装聋哑以躲避世俗。主宾:主人和客人的意思。善听松风不以耳,善御松风不以身:善于聆听和驾驭松风的声音,而不依赖耳朵和身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仙人生活的佳作,它通过对松风的吟咏,展现了仙人超凡脱俗的品格。
第一句“昔者谷仙之真人”,开篇就描绘出了一位仙人的形象,他生活在一个神秘的世界,与世隔绝,独自修行。这里的“谷”字,既指山谷,也暗示了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字,则直接表达了仙人的身份。
第二句“曾谒世皇通明殿”,进一步描绘了这位仙人与世俗帝王的交往。他曾经拜访过帝王,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但帝王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意图,只是虚心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三句“殿上赐坐言谆谆”,描绘了帝王对仙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坐在殿堂上,互相交谈,气氛十分融洽。然而,仙人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独立。
第四句“以为皇王帝霸,不殊冬夏秋春”,进一步表达了仙人的思想。他认为,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他们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或规则,只要内心向往美好生活,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五至八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辞藻,描绘了仙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他们欣赏着五彩斑斓的云霞,聆听着震耳欲聋的海涛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他们也不忘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第九至十六句,诗人又回到了仙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他们明白,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同时,他们也不排斥其他修行者的帮助和支持,而是积极地与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最后四句,诗人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他认为,仙人的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他们远离尘嚣,不受世俗影响,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实现这种理想状态。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辞藻,描绘了仙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它不仅展现了仙人超凡脱俗的品格,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