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渡江后,盗臣接迹起。
由其创业初,所事不以理。
温公成通鉴,善恶悉就纪。
心画既严正,形见在稿纸。
稿盖人所忽,敬慎不少弛。
固宜公之心,天地同终始。
【注】温公:司马光。典午:晋朝,司马氏的政权。通鉴:通读史事,记录历史事件。善恶:善和恶。心画:心中所想。稿纸:写文章、作诗时所用的纸张。
题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典午渡江后,盗臣接迹起。
晋朝末年,司马氏篡夺皇位后,盗贼之臣纷纷出现。
由其创业初,所事不以理。
在司马氏创业之初,他们做事不讲道理。
温公成通鉴,善恶悉就纪。
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善恶之事都一一记录下来。
心画既严正,形见在稿纸。
他的心中所想,已经严肃公正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体现在他写的稿纸上。
稿盖人所忽,敬慎不少弛。
司马光写作时非常谨慎,不敢放松。
固宜公之心,天地同终始。
这应该符合你的心思,天地万物始终如一。
赏析:
本诗以“史草”为题,赞扬了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伟大功绩。全诗分四层,每一层都有具体的内容与表现。从“典午渡江后,盗臣接迹起”到“温公成通鉴”,主要叙述了司马光在晋朝末年,面对混乱的局面,决心修史的历史背景。从“温公成通鉴,善恶悉就纪”到“固宜公之心,天地同终始”,主要描绘了司马光在修史过程中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伟大的成就,以及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最后一句“天地同终始”则寓意了司马光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