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拂轻风谷雨初,绿杨堤上步纡徐。
竹林生笋长过母,巢燕扑虫归哺雏。
雨散溪流平岸涨,云开岩树倚天孤。
凭谁唤起王摩诘,写入秋毫作画图。
诗句释义:
- 拂拂轻风谷雨初,绿杨堤上步纡徐。
- “拂拂轻风”描述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四月间,标志着春季向夏季的转变。
- “绿杨堤上步纡徐”描绘了春天柳树新叶茂盛的景象,人们在堤上悠然散步的情景。
- 竹林生笋长过母,巢燕扑虫归哺雏。
- “竹林生笋长过母”指的是竹笋快速地成长,甚至超过了竹子本身的高度。
- “巢燕扑虫归哺雏”描述了燕子筑巢养育后代的行为,扑击害虫是为了保护雏鸟。
- 雨散溪流平岸涨,云开岩树倚天孤。
- “雨散溪流平岸涨”描述了春雨过后,溪流平静,岸边的水位上涨。
- “云开岩树倚天孤”形容云层消散后,岩石和树木显得更加孤独而高耸。
- 凭谁唤起王摩诘,写入秋毫作画图。
- “王摩诘”指唐代著名画家王维,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著称。
- “秋毫”比喻细微之处,这里用来比喻王维画作的细腻精致。
- “写照”意为用画笔捕捉或表现某物的真实面貌。
- “秋毫作画图”意味着王维的画作能精细到极点,就像将秋天的每一根毫毛都刻画得清清楚楚。
译文(中文):
春风拂面细雨如愁,绿杨摇曳在河堤之上。
新长出的竹笋竟比老竹还要高大,燕子忙着筑巢喂雏。
雨停后溪水恢复平静,山间云雾散尽岩石矗立。
请借王摩诘之笔,绘出那秋日的微妙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卷,通过对风、雨、竹笋、燕子、溪流和岩石等元素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比较竹笋的长势与母亲的身高,以及燕子筑巢与捕食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成长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最后,通过呼唤王摩诘的笔法,将这一美景转化为绘画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热爱。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又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