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生佛到禅关,花木深深作翠团。
座上真身千百载,窗前敲竹十三竿。
苔封古砌廊庑尽,秋入山门风雨寒。
啜罢茶瓯僧话别,孤舟催客泊前滩。
雩都县西禅田寺有生佛甚灵,殿后有竹十三竿云是佛在日所敲之竹即今存焉。
译文:雩都县西边的禅田寺有一座非常灵验的生佛雕像。庙宇后面有竹林十三棵,说是这生佛曾经在这里敲打过竹筒。
注释:雩都县(今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南山区,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气候独特。禅田寺是当地的一座古老寺庙,建于唐代,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生佛雕像则是寺庙中供奉的重要文物,它象征着佛教的慈悲和智慧,能够保佑信徒平安吉祥。竹筒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通过敲击竹筒来发出声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忽闻生佛到禅关,花木深深作翠团。
译文:忽然听到生佛来到了禅关,周围的花木繁茂,仿佛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团块。
注释:禅宗讲究“禅门清静”,禅关则是指通往禅宗修行场所的入口。花木深指的是寺庙周围花木茂盛,景色优美。这里的花木可能是指寺庙四周的各种植物,如松树、竹子等。而“作翠团”则形象地描绘了花木繁茂的景象,使得整个寺庙看起来如同绿色的团块一般。
座上真身千百载,窗前敲竹十三竿。
译文:佛像座上真的身体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窗前的竹林已经砍伐了十三根竹竿。
注释:座上真身指的就是佛像的坐像,它是佛教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着佛陀的形象和精神。千百载则表明这些佛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窗前的竹林则是指寺庙前面的庭院里种植的竹子,可能是供人休憩观赏的景点之一。
苔封古砌廊庑尽,秋入山门风雨寒。
译文:苔藓覆盖了古老的台阶和走廊,秋天的风雨也吹进了山门,带来寒冷的气息。
注释:苔藓是一种植物,它们可以生长在各种潮湿的地方,尤其是岩石表面或者古老的建筑物上。苔藓的覆盖使得这些古老建筑显得更加古朴和沧桑,同时也反映了环境的湿润和历史的痕迹。
秋入山门风雨寒,啜罢茶瓯僧话别。
译文:秋天的雨水洒进山门,带来了寒冷的感觉。喝完茶后,僧人告别离去。
注释:秋入山门则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山门外的树木已经开始落叶,天气变得凉爽起来。风雨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寒冷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风吹拂着。啜罢茶瓯表示僧人喝完了茶,茶瓯是用来盛放茶叶或茶水的器皿。而僧话别则表明僧人在告别离去时与其他人交谈,可能是为了送别或者是交流思想。
孤舟催客泊前滩,水急船轻任往来。
译文:一只小船在催促客人停靠在前方的沙滩上,因为水流湍急船轻快地行驶着。
注释:孤舟催客则形容船只孤单地停泊在岸边等待乘客的到来。泊前滩意味着船只停靠在靠近前方的沙滩上,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地势平坦,水流相对较缓,适合船只停靠。水急船轻则描述了船只在湍急的水流中的行驶状态,虽然船体轻便但仍然能够应对水流的挑战。任往来则表明船只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行驶,不受阻碍。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雩都县西禅田寺生佛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诗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建筑风貌,以及佛像和僧人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