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系缆大江滨,与客登临漫怆神。
尘世几经兴废事,江流不管古今人。
秋生彭泽松声老,日落孤山雁影新。
归到蓬窗眠不得,远怀故国梦频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本诗首句写泊舟江边的情景;颔联由眼前之景生发出议论;颈联写秋声、雁影,寄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尾联写归家不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泊舟江边,系缆于大江之滨。

(2)与友人同登小孤山,面对浩渺的大江,不禁感慨万分,怆然神伤。

(3)世间兴亡盛衰之事屡见不鲜,但江水却始终奔腾不息地向前流动,古今人事皆付东流。

(4)秋天来到彭泽,松树发出沙沙响声;夕阳西下时,孤山之上,新雁排成一字长队飞过天际。

(5)回到简陋的蓬窗之下,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常常梦见自己身在异乡。

赏析:

首句写泊舟江边的情景,用“系缆”二字,点明诗人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写与客同登小孤山,面对浩渺的大江,不禁感慨万端。第三句由眼前之景生发出议论:“尘世几经兴废事,江流不管古今人。”“尘世”指人世间,“兴废事”指国家兴亡或世事变化等种种事情,“古今人”指历代帝王或普通百姓。诗人从眼前所见的景物联想到人世间的兴亡盛衰,又从江水的奔腾联想到历代帝王或普通百姓的生死荣辱,都付于流水,从而产生出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哀感。“几经”二字说明这种兴废盛衰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诗人对此感到无可奈何,只能任其自然,而无能为力。

四、五两句写秋生彭泽松声老,日落孤山雁影新。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松树、松声、江水、大雁人格化了。诗人以“老”来形容松声,以“新”来形容雁影,表现了秋高气爽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六句写秋生彭泽松声老,日落孤山雁影新。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把孤山、松声、江水、大雁等事物人格化了。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借彭泽的松声和孤山上的雁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七句写归到蓬窗眠不得,远怀故国梦频频。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把自己无法入睡的心情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梦中所见到的故乡景色与眼前的故乡景色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句写归到蓬窗眠不得,远怀故国梦频频。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梦中所见到的故乡景色与眼前的故乡景色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