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少年猎城下,楼居主人何为者?
爱观陈迹赋如龙,不与鲜卑斗驰马。
从教辽东无管宁,沧波政须濯吾缨。
楼头无时对山色,笔端有喙能秋声。
朝来见画思远策,惭负团茅旧泉石。
少姨寄我瑶华音,蓬莱水浅嵩云深。

【注释】

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少年:指诗人自己年轻时曾在这里做过事。猎城下:在营州城下打猎。楼居主人,指诗人。何为者:干什么?不与鲜卑斗驰马:不与鲜卑人打仗,也不骑马驰骋。辽东无管宁:管宁是东汉末年渤海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景县)人,避乱居于辽东,以高尚的操守为人称道。沧波:沧海。政须濯吾缨:必须洗涤我的头巾。楼头无时对山色:没有时刻能欣赏山上的风景。笔端有喙能秋声:意思是说,笔下有如鸟嘴一样锐利、能写出秋天的声音(意谓诗写得好)。团茅:古时一种圆形的草垫子。泉石:泉水和石头。少姨:妻子。瑶华音:指书信。蓬莱水浅嵩云深:意谓书信中谈到的是遥远的蓬莱仙境。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营州时的生活情趣。诗前八句写诗人生活起居、爱好、志趣等,后四句写诗人寄情山水、吟咏作诗、思念妻子、自愧不如管宁等人的生活。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营州的生活情况。“营州”即今辽宁省朝阳市,“少年”“楼居”表明诗人曾在此地做过事。“陈迹”指旧地的景物,诗人在此地打猎,“爱观陈迹赋如龙”,说明他喜欢观察陈迹。“赋如龙”是指他写的诗歌像龙一样矫健有力。最后两句,“不与鲜卑斗驰马”表明他不与鲜卑人打仗,也不骑马驰骋;“沧波”指大海;“沧波政须濯吾缨”意思是说,要使头上的冠缨保持清洁就必须洗涤它。这两句是说,作者在营州的生活中,并不热衷于与鲜卑人斗争,也不骑马驰骋,而是专心致志于读书作诗。

诗的后四句写诗人寄情山水,吟咏作诗,思念妻子,自愧不如管宁等人的生活。“从教辽东无管宁”,这是对管宁高洁的赞颂,也是对自己清贫生活的自我安慰。“沧波”三句是对前面“不与鲜卑斗驰马”的进一步解释,表明作者认为,要想使自己的冠缨不沾污,就要经常洗濯它。“楼头无时对山色”的意思是说我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楼头观赏山色,“笔端有喙能秋声”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一动笔就能写出秋天的声音。“朝来见画思远策”是说自己看到图画就想到用兵的事,“惭负团茅旧泉石”则是说惭愧自己以前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