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阿衡畎亩一饿叟,孰谓乃有尧之心。以身许亳即自任,从容一理无升沉。
又不见陶家松石草堂月,万古笑傲声辉发。即今有人谁似之,介山处士心如雪。
怡情抱蒿莱,教子付塾说。一家唐舜民,肯事张仪舌。
先生于兹一何少,先生于兹又何拙。世间碌碌不足数,赖有天徒与吾语。
茫茫四海少颜色,会当下笔生风雨。
【注释】:
- 畎亩谣:即《田舍谣》,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歌曲。
- 马丈师易寿:唐代诗人马易,字易寿。
- 阿衡:指宰相萧何。
- 孰谓:哪里。
- 自任:自己承担。
- 升沉:升迁和降职。
- 怡情:陶渊明,字元亮,晋朝诗人。
- 介山处士:指隐居在介山的隐士。
- 心如雪:比喻清高、纯洁。
- 教子:教育子女。
- 张仪舌:指张仪的口才。
- 天徒:自然之子。
- 会当:将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清高、廉洁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描述了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以及他们与世俗的区别。整首诗歌以“隐居者”为中心,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以及高尚的情操。同时,通过对隐居者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