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关心心在山,爱山终欲共高闲。
三茅岭上白云晚,五柳篱边飞鸟还。
与物生来无住着,何时到处便跻攀。
幽人雅处吾能识,隐几原非似石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结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陶吉甫赋心山”“逐句释义”“赏析”,然后依据对诗句的理解作答。
本诗前四句写诗人的心境。首句写诗人关心世事,心在山水;次句说诗人爱山,想与高士同隐;三、四句写诗人登临三茅岭时所见景色。“白云晚”写山景,“飞鸟还”写鸟景。五、六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无住着”即无所执着,“跻攀”是登山的意思(《文子·下德》篇:“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跻攀”,指攀登)。尾联写自己能够欣赏陶潜隐逸生活的高雅情趣,原非石顽,暗寓自己的志趣。
【答案】
译文:
我关心世事,但心在山水之间。我喜爱山水,就想与隐士们一起远离尘世的高蹈。在三茅岭上,我见到白云缭绕;在五柳篱边,我见到鸟儿归巢。与物共生,无所执着,何时都去攀登?我能够欣赏陶潜在隐逸生活中的高雅情趣,原非石顽。
赏析:
全诗用典贴切,意境高远。开篇以“世事关心心在山”起兴,点出“我关心世事,但心在山水之间”的情怀。“云”与“山”、“鸟”与“林”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白云晚”,“五柳篱边”等意象,又使整幅画面显得幽静清雅。“与物生来无住着,何时到处便跻攀”,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化用了晋陶潜的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说,我能够欣赏陶潜隐逸生活中的高雅情趣,原非石顽。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