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兮紫茎,数花香正足。
为我语涪翁,山矾水仙俗。
【题解】《题兰花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此诗前两联写兰花的芳馥与艳丽,后两联则以“山矾”和“水仙”自喻。
【注释】绿叶:绿茎上的叶子,这里指花的叶片。紫茎:紫色的花茎。数:赞美。花香:指兰花的香气。正足:正好,最合适。为我语涪翁:替我告诉那卖花的老翁。涪翁:卖花人。俗:平凡,粗鄙。
【译文】绿叶片上生紫根,兰花的香味正适宜。告诉我那卖花的老翁,这山矾、水仙很平常。
【赏析】兰花,又名兰,属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单叶互生,无柄,具长柄或短柄,叶片披针形或带形,边缘全缘。花为总状花序,每节着生1朵花,花色有白、粉红、黄、深紫等,有芳香。
兰花素有高洁、清雅、幽香、隽永之誉。其名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一说春秋时期郑国子产从四川引进兰花,并命名为兰;其二说屈原曾将兰花比作美人;其三说因兰花的香气可远传十里,故名兰;其四说古人以“兰”谐“难”,认为兰花难以生长,故名。
兰花在我国古代文人中有着广泛的爱好,他们常借咏兰抒怀寄志,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晋代陆机《兰亭诗》:“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唐代王维《画兰》:“色知不是雪,香异众兰芳。”宋代杨万里《兰》:“幽阶暗香满,罗幕夜月寒。”明代文征明《咏兰》:“幽丛不露地,孤芳自宜春。”清代郑燮《兰花图题辞》:“兰为王者香,香闻千里外,直欲凌风去,飘然若神仙。”
杜甫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期,他身处乱世,忧心忡忡。但他仍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他以山水田园为伴,寄情于山水之间。《题兰花二首》就是他在成都草堂时写的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写兰花的叶、花、香。“绿叶兮紫茎”是写叶和茎的颜色,突出了兰花的美丽。“数花香正足”是写花香浓郁,恰到好处。这两句既写了兰花的外在美,又写出了兰花内在美的完美和谐。
诗的后两句写卖花的老翁的形象和他卖的兰花。“为我语涪翁,山矾水仙俗”是说请老翁告诉我卖的是什么花,我要买的是“山矾”和“水仙”。这里的“语”字是请的意思。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