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骑出郊坰,裴徊立清晓。
风雨江上来,云山望中小。
松瀑泻岩阿,僧钟度林杪。
兹焉倘可栖,长歌拾瑶草。

注释:

  1. 题应中立所藏陈元昭山水:这是一首题咏诗,以“应中”为题,是作者自注的。应中立是诗人的朋友,他的居所名为“陈”。诗中所写的山水就是应中立收藏陈元昭的作品。
  2. 远骑出郊坰(jīng):骑马离开郊外。
  3. 裴徊立清晓:徘徊站立在清晨的清新空气中。裴徊:徘徊。清晓:清晨。
  4. 风雨江上来:风和雨从江上吹来。
  5. 云山望中小:云雾缭绕的山峰,眺望中显得渺小。
  6. 松瀑泻岩阿(à): 瀑布从山间倾泻下来,落在岩石上。
  7. 僧钟度林杪(miǎo):寺庙里的和尚敲钟的声音穿过树林的顶端。
    8.兹焉倘可栖:这里暂且栖息吧。兹焉:这里、此处。倘:暂且。
  8. 长歌拾瑶草:唱着歌去捡寻美丽的仙草。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写诗人在友人居所陈元昭家中观赏其珍藏的山水画卷后的感受。全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写观览画卷时的心理和感受,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山水图画。
    首句“远骑出郊坰”,点明观画地点,并暗示出一种悠然超脱的心境。接着,“裴徊立清晓”,描绘出诗人伫立于画前,心旷神怡之态,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风雨江上来”,则又转换到画面之中,展现了江景的壮阔与迷离。
    接下来三联,则具体描绘画作内容。“云山望中小”,“松瀑泻岩阿”,都是对画面的直观描摹;“僧钟度林杪”,“兹焉倘可栖”两联则是对画中人物活动的想象,其中“兹焉倘可栖”尤为精妙,将画中人置于一个暂时的归宿之地,既体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寄托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最后一句“长歌拾瑶草”,既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又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空灵,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