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丝衣已怯凉,伶俜绝似沈东阳。
薄帷风动流萤入,断甃霜零促织忙。
病里思家怜稚子,灯前听雨忆江乡。
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手法和意境等。

首联:“秋夜有怀侄元童”是说:在这秋夜之中,我想念我的侄子元童啊。颔联:“丝衣已怯凉”,“丝衣”是古代一种用丝绸制成的衣服。“已怯凉”是说已经感到寒冷了,这里写出了诗人因思念而引起的身体上的不适感。“伶俜绝似沈东阳”是说:我这孤苦伶仃的模样,很像当年被贬到外地的沈东阳。沈东阳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因事被贬至潮州。颈联:“薄帷风动流萤入,断甃霜零促织忙。”写诗人在夜晚中看到的景象,薄帷是指帐幕,流萤指飞虫,断甃指残砖。“霜零”指霜降,霜降时万物凋谢,蟋蟀声声入耳,令人愁苦。尾联:“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写诗人在梦中看到的墓地景象,丙舍是墓地,“一夜令人白发长”是说:这一夜令我白了头发。

【答案】

译文:

秋天的夜里,我思念我的侄子元童。我那薄薄的帐幕因为风吹的缘故,像流萤一样飘动起来。我听到蟋蟀的叫声,它忙碌地叫着;听到远处传来的砧杵声,它在敲打着捣衣的声音。我在梦中看到一座墓地,我在那里看到了我的侄孙,他的坟头上长满了青草,他的头发也像野草一样疯长。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的开头就点出了自己思念侄元童之情。从诗的内容看来,侄元童应该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因为诗人写到自己的侄孙,并且说他的坟头长满了青草。

颔联“丝衣已怯凉,伶俜绝似沈东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丝衣是指丝棉的衣服,也就是棉衣。“丝衣已怯凉”是说,由于天气寒冷,所以连带着身上的衣物也感觉冷了。而“伶俜绝似沈东阳”则是说,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至潮州的沈东阳相似,都处在一个孤独的境地。沈东阳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在潮州任职期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而自己此时也身处异地,同样过着寂寞的生活。

颈联“薄帷风动流萤入,断甃霜零促织忙”。“薄帷”指的是帐幕,“风动”则表示有风,而“流萤”则是指飞舞的昆虫,“断甃”则是一种建筑材料,这里可能指的是砖石之类的东西。“霜零”则是指霜降,“促织忙”则是说蟋蟀在忙碌地叫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寂寞的场景,月光下,蟋蟀在叫着;而远处,则有一阵寒风在吹过。诗人在这样的场景中,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以及自己年华易逝。

尾联“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发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墓田是墓地,而丙舍则是指墓地旁边的小屋,这应该就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一夜令人白发长”则是说,如果自己一直这样孤单下去的话,那么不久就会满头白发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全诗情感饱满,意象生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