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狂奴扰浙东,将军闻变气如虹。
沙头列阵烽烟黑,夜半鏖兵海水红。
觱栗按歌吹落月,髑髅盛酒醉西风。
何时尽伐南山竹,细写当年杀贼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日本狂奴扰浙东”,此句写浙东受到日本侵略的祸害,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愤心情。

“将军闻变气如虹”,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怒发冲冠。

“沙头列阵烽烟黑,夜半鏖兵海水红”,沙洲上,战旗猎猎,烽烟滚滚;海中,夜战激烈,火光映红了海面。

“觱栗按歌声落月,髑髅盛酒醉西风”,觱栗(bi li)是乐器的一种,这里代指战鼓;落月指的是战鼓声,形容战鼓擂得震天响,连月亮都落下了,表现战争的残酷;髑髅盛酒醉西风指的是用骷髅装酒,醉倒在西风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士兵们浴血奋战的情景;

“何时尽伐南山竹,细写当年杀贼功”,什么时候能消灭倭寇,彻底平定这场战乱呢?作者渴望能够为平定倭寇而建功立业。诗人希望在有朝一日,能够将倭寇全部肃清。

【答案】

译文:

日本狂虏骚扰浙东,我方大将闻讯怒火攻心。

沙洲上战旗猎猎,烽火熊熊;海面上炮火连天,红光一片。

战鼓擂动,月光落下;骷髅盛酒,醉倒在西风里。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扫清倭寇,结束这一场血战?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道七年(1171),当时王十朋正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检法官。诗中“将军”指宋高宗,“倭”指日本侵略军。诗人借追悼一位抗倭将领之机,抒发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全诗情调悲壮沉郁,风格刚健有力,语言通俗明快,感情真挚热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