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归隐海东头,三月开帆江水流。
坐看浮云知世态,长歌落日送离愁。
平生不负杨临贺,此去端如马少游。
若见山中陶宰相,白云千里思悠悠。

【注释】

  1. 徵君:指隐士。徵,召也,引也。
  2. 开帆:扬帆启航。江流:长江水。
  3. 浮云:浮云,天空中飘浮的云气。知世态:了解世间人情世故(浮云知世态:以世态喻浮云,言世事无常)。
  4. 长歌:放声高唱。落日:夕阳西下。送别之景。
  5. 杨临贺、马少游:都是古代名臣,这里泛指朝廷大臣。
  6. 陶宰相:指陶潜,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林庭立归隐四明山的情景,三、四句描写他乘船离去时所感。五、六句写他的归隐生活,七、八句写他与朝廷大臣的关系。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对他的祝愿。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开头一句“征君归隐海东头”,直点送别的地点——东海之滨的四明山,为后文描写林庭立归隐生活作铺垫。第二句“三月开帆江水流”则描绘林庭立启程时的壮阔场景。这两句一写离别之时,再写远行之地;一边是时间,一边是空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送别场面之中。
    第三、四句,从离别情景过渡到送行之际的心情。第三句“坐看浮云知世态”,化用《庄子.外物》篇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作者把浮云人格化,既写出了送行者的神态,又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彻理解。第四句“长歌落日送离愁”,化用《诗经.小雅.车舝》“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长歌当哭”,表达了林庭立在告别友人时心中涌起的离别之痛。
    接下来五、六句,由送别而引出对林庭立归隐生活的向往。第五句“平生不负杨临贺”,化用《史记.汲郑列传》载,武帝曾称赞汲黯:“人苦不自如,卿有材略,必能安之。”杨临贺指汉武帝时著名的酷吏杨兴。第六句“此去端如马少游”,化用宋玉《九辩》“登车揽辔”及《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忽更宠秩之高,禄赐之厚,不可当也”,意谓林庭立这次归隐,就像范雎受到秦王重用一样,前程光明,大有作为。这两句不仅赞美林庭立的人品才能,而且寄寓着对他今后成就的热切期望。
    写林庭立与朝廷大臣关系密切,并以此寄托对友人的祝愿。前句“若见山中陶宰相”,化用陶潜《桃花源记》,以隐者自比。后句“白云千里思悠悠”,化用杜甫《春夜喜雨》诗句,以白云比喻林庭立归隐后的生活和志趣。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