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宝山林当一出,平津正在礼贤时。
【注释】
怀:心怀。宝:比喻贤能的人才能。山林:指隐居的处所;指隐士。当一出:指应该出来做官。平津:即渤海,古郡名,今山东无棣县一带。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曾为封赏功臣之地。礼贤:对贤人以礼相待的意思。
【译文】
胸怀才学隐居山林是一时之举,正是朝廷礼贤下士的时候。
【赏析】
首二句说,我怀着才华隐退山林,这是一时之举,而当今正是朝廷礼贤下士的时候。这里用“怀宝”一词,表明诗人自命不凡,志向高远,他不愿屈身事权贵,甘居山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又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气。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诗人隐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心怀才学,不欲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这种隐逸之志和不平之气,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四句紧承首二句而来。“出”,指被征召出来做官。这里指的是诗人被征召出来做官,而不是指诗人真的要出来做官。“礼贤”,是指朝廷礼遇贤才。“平津”在汉景帝时,曾封赏一些功臣,如周亚夫、张辽等。这里指的是朝廷正在礼遇贤臣之时。“正当”一词,既表明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也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字面上看,似乎在强调时间上的正确性,但实际却暗含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
五、六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这种不满情绪。“当一出”一句,意思是说,我本该出来做官,现在既然被征召出来了,就应该接受任命。“正当”一词,既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种反语,意在表达自己对此的不满。“礼贤”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礼贤”是古代统治者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儒家所倡导的政治理念。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礼贤”却常常成为虚设,许多真正的贤能之士往往得不到重用。因此,“正当礼贤”这一说法,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一种讽刺。而“正”字又是对这种讽刺的强调,使诗句更加有力。
七、八句则进一步发挥了前两句的思想内涵。“当一出”一句虽然表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被征召出来的无奈和失望,但实际上,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当”字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表示应该、应当的意思,而“当”字的出现,不仅使诗句更加有力,更使整个诗歌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也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平津”在汉景帝时期曾被封为渤海郡,作为当时的一个封地。在古代中国,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他们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其是。因此,“平津”在诗中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现状的一种讽刺。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正”字在前一句中得到强调,而在后一句中得到了升华。这里的“正”字,既指当时的政治现实,也指诗人自己对于这种现实的态度和看法。“当一出”一句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一种讽刺;“当一出”一句则是对诗人自己态度和看法的一种表达。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但在内容上却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