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漫漫浸城郭,浊浪崩奔恶风作。
桑麻千顷变沧溟,忽见中流出台阁。
台上老人八十馀,北窗高卧梦华胥。
当时汲井有深虑,一家幸免今为鱼。
玉雪郎君尽清楚,堂上举觞堂下舞。
泥金紫诰日边来,象笏朱衣照门户。
大夫食邑开寿张,五云作篆悬高堂。
愿得河清一千岁,朝朝望阙谢君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它描绘了寿张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黄河漫漫浸城郭,浊浪崩奔恶风作。(黄河波涛滚滚淹没了城郭,浊浪翻卷奔腾着恶风。)
- “黄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大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母亲河。“漫漫”形容其水流广阔,“浸城郭”表示河水已经到达了城郭的边缘。
- “浊浪”指河水中的泥沙等杂质,“崩奔”则形象地描述了波浪的冲击。“恶风”可能是指逆风或者强烈的风。
- 桑麻千顷变沧溟,忽见中流出台阁。(大片的农田变成了茫茫的大海,忽然间在中流出现了一座高台和建筑群。)
- “桑麻”通常指的是农田,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田野,“千顷”即成千上万顷,面积巨大。
- “沧溟”是指大海,“变沧溟”形容农田被洪水所淹没。
- “中流”在这里特指河流中间的地方,“上台”和“台阁”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物。
- 台上老人八十馀,北窗高卧梦华胥。(在台上的老翁已经有八十多岁了,他躺在北窗下,仿佛在梦境中。)
- “台上老人”指的是位于高台之上的老人,“八十馀”说明他的年龄。
- “北窗”通常指的是房屋北面的窗户,“高卧”则表示老人悠闲地躺着。
- “梦华胥”中的“华胥”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老人的梦境或幻想。
- 当时汲井有深虑,一家幸免今为鱼。(当时人们从井里汲取水源时非常谨慎,因为他们担心水患会危及生命。现在却因为水灾而变成了鱼。)
- “汲井”是指打水井,“深虑”意味着考虑得非常周到和全面。
- “一家”指的是整个家庭或一个村落,“幸免”表示他们避免了灾难。
- “今为鱼”意味着由于水灾的影响,这个家庭成为了鱼。
- 玉雪郎君尽清楚,堂上举觞堂下舞。(年轻的公子们都像玉一样洁白,他们在厅堂上敬酒,堂下也欢快地跳舞。)
- “玉雪”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纯洁,“郎君”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 “清”在这里可能是指清晰、透明的意思。
- “樽”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举觞”表示饮酒的动作。
- “舞”在这里表示跳舞,与前面的“堂上举觞”相呼应。
- 泥金紫诰日边来,象笏朱衣照门户。(朝廷颁发的泥金紫诰书从天边飘来,象笏和红色的官服照映着门户。)
- “泥金紫诰”是指官方文书,“日边来”表示来自朝廷。
- “紫诰”是一种古代的文书或诏书,“象笏”是用象牙制成的手板,“朱衣”则指穿红衣服的人。
- “照门户”表示这些官员的权威和地位得到了确认和支持。
- 大夫食邑开寿张,五云作篆悬高堂。(大夫的封邑开辟在寿张县,五色的云彩化作篆文悬挂在高大的厅堂上。)
- “大夫”指的是高级官职的男性,“食邑”是指分给他的土地或封地。
- “开寿张”可能是指开发或扩建寿张县,使这个地方更加繁荣。
- “五色”可能是指五彩缤纷的颜色,而“五云作篆”则是将云彩比作篆刻的文字。
- “高堂”通常指的是高大的房屋或建筑物。
- 愿得河清一千岁,朝朝望阙谢君王。(我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澈的河流持续一千年,每天早晨都向着皇宫拜谢君王。)
- “河清”是指河水清澈,没有污染,“一千岁”表示希望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的时间长久。
- “望阙”是指向皇宫的方向看去,“谢君王”表示感激和感谢君主的统治或恩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寿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对老翁的描写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