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早振词名。初来长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间,入内侍,仕终检校祠部郎中。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亦尝领郡,辄有政声。诗情爽激,多金玉音。盖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集一卷,今传。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中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旧,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他与皇甫冉有年少时的交情,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唐才子传
卷第一
张继 字懿孙 襄州人。天宝十二载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早振词名。初来长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间,入内侍,仕终检校祠部郎中。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亦尝领郡,辄有政声。诗情爽激,多金玉音。盖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集一卷,今传。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他与皇甫冉有年少时的交情,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
此篇序言部分先点明作者身份,然后介绍了张继的生平经历。在《唐才子传》的序言中,作者对张继的生平经历做了介绍。
原文:“天宝十二载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 这句话描述了张继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他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
此句说明了张继是襄州人,并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这是对他人生的重要阶段的描述,也是对他才华和成就的一种肯定。同时,这也为我们了解他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第二句:“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情谊深厚”,这一句描述了张继与皇甫冉的友谊。他们两人从小就相识,友情深厚,成为了朋友。这种深厚的友谊也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和人生观念。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他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与他皇甫冉有年少时期的交情,情谊深厚,早振词名。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
此句描述了张继与皇甫冉的关系。他们两人从小就相识,友情深厚,成为了朋友。这种深厚的友谊也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和人生观念。
第三句:“初来长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这一句描述了张继刚来到长安时的情况。他很有自信,也很有气节,因此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其中一首名为《感怀》的诗中写道:“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刚来到长安时,他很有自信,也很有气节,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其中有一首名为《感怀》的诗中写道:“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
此句描述了张继刚到长安时的自豪和自信。他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这也是他在当时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句:“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这一句描述了张继曾经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内容。他曾在镇戎军幕府担任过职务,后来又担任过盐铁判官。这些工作都涉及到军事和经济方面,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刚来到长安时,他很有自信,也很有气节,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他曾在镇戎军幕府担任过职务,后来又担任过盐铁判官。这些工作都涉及到军事和经济方面,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
此句描述了张继曾担任过的职位和他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使他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第五句:“大历间,入内侍,仕终检校祠部郎中”,这一句描述了张继在大历年间的职务和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大历年间进入皇宫担任内侍,后来一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的官职。
译文:张继(字懿孙),是襄州人。在天宝十二年中了礼部侍郎杨浚下的进士。刚来到长安时,他很有自信,也很有气节,有很多作品流传下来。他曾在镇戎军幕府担任过职务,后来又担任过盐铁判官,还曾在大历年间担任过内侍的职位。他一生都在从事着与文学相关的工作,最终以检校祠部郎中的身份退休。
注释:张继(703-769),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代宗朝曾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为官清正,有政绩。后罢职闲居,自编诗作一卷。
赏析:《唐才子传》,简称《唐才传》或《才传》,唐代文学家殷璠所著的笔记体文学总集。《唐才子传》是一部记录唐代文人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和生平事迹。全书分为三卷,分别是《才传》、《传》和《传》。《唐才传》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殷璠、段成式等人,全书共收集了三百多位唐代文人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这部作品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