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依古塔面层峰,曲曲阑干峻倚空。
万屋参差江色外,片帆出没树阴中。
五更钟鼓半山月,两岸渔樵一笛风。
极目子陵台下路,滔滔惟有水流东。
潇江亭
潇湘江边,有一座古塔,背靠着它;亭子依傍在层叠的山峰之旁。曲折的栏杆峻拔而高耸,直插青天。
万间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江色之外,一片帆影时而露出树梢,时而消失在树阴之中。
五更时分钟鼓声与山中月色交相辉映,两岸渔夫樵夫吹起笛子,风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
极目远望,只见到子陵台下的路,滔滔江水向东奔流不息。
注释
潇江亭:指潇水边的亭子。
背依古塔面层峰:亭子背靠着一座古老的塔,俯瞰着层层叠叠的山峰。
曲曲阑干峻倚空:曲折的栏杆高耸入云,宛如一根根直立的长棍撑起整个亭子。
万屋参差江色外:无数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江色之外,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片帆出没树阴中:一片帆船时隐时现地出现在树木的阴影之中,给江上增添了几分生机。
五更钟鼓半山月:凌晨五更时分,寺庙里的钟鼓声和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两岸渔樵一笛风:两岸的人们吹着笛子,随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面。
子陵台下路:沿着子陵(即诸葛亮)曾经隐居的地方前行,踏上了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
滔滔惟有水流东:滔滔不绝的水流向东方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赏析
《潇江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潇江亭的描写,展现了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韵味。
首句“背依古塔面层峰”,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潇江亭背靠着一座古老而雄伟的塔的景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亭子的气势与威严。接着,“曲曲阑干峻倚空”进一步描述了亭子曲折的栏杆高耸入云的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感。
第三句“万屋参差江色外”,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无数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江色之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不禁想起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最后一句“片帆出没树阴中”,则通过描绘船只在树木阴影中出没的情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在第四句中,“五更钟鼓半山月”巧妙地运用了时间、声音与景色相结合的手法,将寺庙的钟鼓声和山上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两岸渔樵一笛风”则描绘了渔民们吹着笛子随波逐流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滔滔惟有水流东”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这一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江河的流水东去,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诗意,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