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格物最为难,梦觉关中善恶关。
若得二关俱过了,方成人在两仪间。

注释:

大学 :儒家经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成为儒家教育的基本教材。“大学”一词在诗中指代的是这一教育过程或境界。

致知 :达到知识的极致。

格物 :探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难 :困难、不易。

梦觉关中善恶关 :梦中觉醒时,面对的是善恶两难的选择。

若得 :如果能够。

二关 :这里指代的可能是两种人生态度或选择。

俱过 :都通过。

方成人在两仪间 :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两仪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由阴阳构成,太极生两仪,即万物。这里指人的道德与智慧的统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通过对大学、致知、格物等概念的阐述,表达了人生的艰难和挑战,以及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达到人生的真谛的观点。

“大学”这个词在这里被解读为一种人生的阶段或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和理解世界,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极致。这是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阶段,因为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

“致知格物最为难”这句话揭示了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这里的“致知”指的是追求知识和真理,“格物”则是指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两个过程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精力,需要我们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梦觉关中善恶关”这句话则是说,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道德和伦理的抉择。这些抉择往往涉及到善恶、美丑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内心进行激烈的斗争。只有当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提升和成长。

“若得二关俱过了,方成人在两仪间”这句话则是说,只有当我们能够成功地通过这两次考验,即通过知识和真理的学习和道德伦理的抉择,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不仅仅指的是外在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和提升。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智慧和正义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