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馀。
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中庸》其二

一人各有一安居,方寸归藏尽有馀。
颜子一春常不出,他人日日去其庐。

注释:

  1. 仲尼:孔子的字。
  2. 而:古书中“而”与“能”字意义相同,表示转折。
  3. 时中:时刻处于中因而能不偏不倚。
  4.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5. 小人:指道德修养较差的人。
  6. 专走极端:指行为过于偏激,不顾后果。
  7. 适中:既不过火,也不不足,恰到好处。
  8. 无过无不及:既没有过分,也没有不足,恰到好处。
  9. 神韵:指诗歌中蕴含的美感和意境。
  10. 唐太宗:《咏雨·其二》的作者,唐代政治家、诗人。

译文: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居所,内心世界丰富充实。
颜渊一年四季都不离开他的住所,其他人则天天更换住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颜渊的生活态度及其内心的安宁与满足。颜渊作为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儒家提倡的简朴、自律和内心的平和。诗中的颜渊,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如一地居住在自己的居所中,不受外界干扰,这种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高度自我控制和内心的宁静。相比之下,其他人则忙于更换住所,这反映了他们生活的浮躁和不安。

“他人日日去其庐”,形象地比喻了那些追求表面繁华和物质享受的人,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频繁的变动和不安,这与颜渊的平静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颜渊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也反映了《中庸》中强调的人生哲学——中庸之道,即在保持内心平和的同时,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到适度而不过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