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诗句如下所示: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赏析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望向西陵墓。这一行为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在古代,西陵墓往往被视为尊贵人物的安息之地,而诗人的不断回望可能预示着内心深处对于这些已逝者的无尽怀念和追忆。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这里的“月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通常与新的一天或新的起点相关联。诗人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似乎每次看到月亮升起时,他都无法回到那个令他牵挂的地方。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揭示了他对逝去的亲人或重要人物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他无法摆脱过去的羁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的流逝,无法与之同步。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这句诗中的“空帷”可能指的是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场景,也可能是象征性地指代那些空洞无物的生活片段。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即使身处现实之中,却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人的舞台,不得不表演给观众看。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也揭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压迫和无力感。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这里,“铜雀台”是三国时期曹操所建的一座高台,常被用来象征权力和奢华。诗人通过“铜雀”的形象,联想到历史上那位美丽而悲剧的美人(曹操之妾卞夫人),她的头发原本可以如丝般顺滑,但如今却已经变得苍白无力。这一比喻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感慨。他将生命比喻为一棵在地下扎根生长的树,而自己却如同树上的枯枝,随风飘摇,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这种比喻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地位和命运的无奈和无力,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从对过去的无限怀念到现实的无奈和悲哀,再到生命的无常和无力感,诗人的情感波动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在提醒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