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担此杖入千峰,大方独步无蹉跌。
注释:横担着铁杖进入千重峰峦,大度从容,独自漫步而不会跌倒。
赏析:这是一首题赠诗。诗人在董彦才的铁杖上题了二十个字。“横担”是说这根铁杖横放在肩上,“此杖”指董彦才的铁杖;“入千峰”指铁杖所到之处有一千座山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的赞赏之情;“大方独步无蹉跌”则赞颂友人行走自如,不惧险阻,意志坚定。全诗赞美铁杖的神奇,并借以表达对朋友的敬仰和祝愿。
横担此杖入千峰,大方独步无蹉跌。
注释:横担着铁杖进入千重峰峦,大度从容,独自漫步而不会跌倒。
赏析:这是一首题赠诗。诗人在董彦才的铁杖上题了二十个字。“横担”是说这根铁杖横放在肩上,“此杖”指董彦才的铁杖;“入千峰”指铁杖所到之处有一千座山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的赞赏之情;“大方独步无蹉跌”则赞颂友人行走自如,不惧险阻,意志坚定。全诗赞美铁杖的神奇,并借以表达对朋友的敬仰和祝愿。
【注释】 美髯:形容人长着漂亮的胡须。 中书:指中书省,是宋朝的中央官署,掌管机要。 白衣:古代官员穿青色衣服,所以称未做官的人为白衣。居士:佛教用语,指出家者。此处泛指有学问而未入仕途的人。 从他抹粉施朱:意为随他涂抹脂粉。 安名立字:意为获得功名,建立名声。 玉麈(zhǔ):用玉做的麈尾,用以拄地,比喻文士谈经论道。雷音:佛寺钟鼓声。这里借指佛教寺院的钟声。 说尽人间无限事
注释: 有发禅僧,无名居士。 “有发禅僧”,即在寺院里出家修行的僧人;“无名居士”,即没有名号的居士。 人道甚似,我道便是。 人们认为很相似,我认为就是如此。 尘尘劫劫露全身,纸上毫端何处避。 尘世中的劫难暴露了一切,纸上的字迹哪里能躲避。 赏析: 此诗为自赞之二首,其第二首写自己与世俗不同,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都是如来佛性。诗人通过对比、反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法。 首句“有发”二字
【注释】 五岁:指五十年。五十年前,你的头发已白,胡须垂至腰间,眉毛上扬如眼。龟毛锥子画虚空:用龟毛和锥子在虚空中作画。写破湛然闲伎俩:用笔法写尽了禅理。湛然:即慧可,唐代禅宗大师。 【赏析】 《自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时作者正在夔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禅理的理解。 首联“别来十年五岁,依旧一模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全诗如下: 湛然有琴癖,不好凡丝竹。儿时已存心,壮年学愈笃。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回首二十秋,丝桐高阁束。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诗中的“湛然有琴癖”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痴迷和执着,而“儿时已存心”,则表明这种爱好在他的儿时就已经形成。在“仓忙兵火际,遗谱不及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辛
万松老人真赞 每恨恒山,不逢圭老。 注释1:每恨恒山,不逢圭老,意思是“每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圭老是晋朝僧人僧肇的字号,这里借指圭老人。 译文:我常常怨恨恒山,不能遇到圭老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和怀念他的老师圭老人时所写。表达了对圭老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 注释2:二、四众同缘,万松亲到,意思是“二、四众都是同缘,万松亲自到来”。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其词牌为《沁园春·和谢昭先韵》。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 ``` 失奚为劣得奚优,遇流而行坎则留。 笑视纷纷儿女辈,成是败非徒相尤。 弃人所取取所弃,独识万松为出类。 本欲心空及第归,暮请晨参惟一志。 浮生迅速奔隙驹,无穷尘劫元斯须。 参透威音劫前事,花开枯木谁云枯。 河朔干戈犹未息,西域十年空旅食。 贤人退隐予未能,钧衡旷位虚名极。 真人应运康世屯,数颁宽诏垂丝纶
抛梁上,栋宇施功遵大壮。 抛,投掷,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梁:古代建筑中用来支撑房屋重量的重要构件。 抛梁上,比喻建筑施工中的放梁仪式。 施功:指建造或修建工程。 遵:遵循、按照。 大壮:这里指的是高大、雄伟。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鞘声散翠华来,五云深处瞻天仗。 鸣:发出声音。 翠华来,比喻皇家的仪仗队。 五云: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云彩,象征着皇家气派。 天仗
注释:梁被抛下,柱石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宏伟的大厦。 君臣欢庆钟鼓之声,喜见山阳归战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建行宫上梁文的场景,其中“抛梁下”指的是将梁抛下,而“柱石相资成大厦”则意味着柱与石互相支撑,共同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这两句诗展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艰辛与合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则是对当时君臣欢庆的场景进行了描述,其中的“钟鼓之乐”象征着国泰民安
我们将诗句逐一解读: 1. 和冯扬善韵 - 这是诗人的自序,可能是他给某个人的信件或者诗作。这里没有直接的信息,但可能表达了与冯扬善(可能是人名)的某种交流或友谊。 2. 可惜和氏姿 - “和氏”指的是楚国的卞和,传说中他是发现和氏璧的第一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惋惜之情,可能是因为卞和的才华未被赏识。 3. 庸工浪雕镌 - “庸工”意为平庸的工匠,“浪雕镌”表示随意地雕刻
诗句 - 女娲未补青天裂: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破碎的世界。 - 神液飞精散为铁:描述神的力量转化为坚硬的铁。 - 嵇生箕踞锻洪炉:嵇康的形象,以箕坐的姿态在炼制火焰的大炉中锻造。 - 白汗翻浆滴清血:汗水从脸颊滴落,如同血液般鲜红。 - 黑虬仿佛欲飞跃:描绘了黑色的龙仿佛要飞跃天际的场景。 - 鳞介苍苍生乳节:描述鱼和甲壳类生物的鳞片,充满生命力。 - 情知中散气凌云
诗句 - 女娲未补青天裂:女娲补天的故事,象征着修补破碎的世界。 - 神液飞精散为铁:描述神的力量转化为坚硬的铁。 - 嵇生箕踞锻洪炉:嵇康的形象,以箕坐的姿态在炼制火焰的大炉中锻造。 - 白汗翻浆滴清血:汗水从脸颊滴落,如同血液般鲜红。 - 黑虬仿佛欲飞跃:描绘了黑色的龙仿佛要飞跃天际的场景。 - 鳞介苍苍生乳节:描述鱼和甲壳类生物的鳞片,充满生命力。 - 情知中散气凌云
【注释】 我爱嵩山堂:我爱嵩山寺。 山堂秋寂寂:山中寺庙的秋天寂静空寂。 苍烟自摇荡:烟雾缥缈,随风摇曳。 白云风出入:白云在山间飘荡,仿佛从风中进出。 泠泠溪水寒:溪水清凉如冰,声音清脆。 细细琴丝湿:琴弦细而湿润,声音清亮。 离尘欲无事:想要远离尘世的纷扰,没有事情可做。 又有闲踪迹:又有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嵩山寺的秋天景色
【译文】 送侄了真出使,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幼子死王事,长安闺门英。孀居二十年,礼佛读传灯。一旦遇宗匠,了真训其名。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宁死不受辱,托疾燕山京。湛然怜孤族,赎汝为编氓。死生本如梦,宠辱真若惊。莫忘离乱苦,长思厌世情。三学有龙溪,叩参宜尽诚。喝碎须弥山,打破乾闼城。两头俱放下,枯木一枝荣。 注释: 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 幼子死王事,长安闺门英。 孀居二十年,礼佛读传灯。
大安之季君政乖,屯爻用事符云雷。 边军骄懦望风溃,燕南赵北飞兵埃。 民财已竭转输困,元元思治如望梅。 太白经天守帝座,长星勾巳坼中台。 玄台密表告天道,灾妖变异无不该。 奸臣搆祸谋不轨,鱼鳞鳞首侵宸阶。 喋血京师万人死,君臣自此相嫌猜。 居庸失守紫荆破,天兵掣电腾八垓。 潜议迁都避凶祸,衔枚半夜宫门开。 河表偷生聊自固,京城留后除行台。 力穷食尽计安出,元戎守节甘自栽。 虬龙奋迅脱大难
十年行役亦艰苦,盐车强驾同驽骀。 译文:十年的奔波劳碌也很辛苦,像拉盐的车一样的艰难和无助。 注释:盐车:古代用人力推拉以运载盐的车辆;驽骀(nú dá):指马。 赏析:《自勉》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国事日非的现状十分不满,但又无力回天的悲愤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实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十七个字。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 天道不可穷,此理自古然。 - 大暴寿盗蹠,至仁夭颜渊。 - 伟材鲜遭遇,君臣难两全。 - 庸愚厌粱肉,广文寒无毡。 - 未逢知音人,伯牙故绝弦。 - 我爱冯公子,孔教穷高坚。 - 忧道不忧贫,一室如罄悬。 - 却笑庠序生,供荐徒备员。 - 诗书贮便腹,一斗吟百篇。 - 远蹈颜孟迹,近比苏黄肩。 - 宁受胯下辱,不为天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