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亲登七宝墀,见超无见总持尼。
情尘空尽还同俗,结习都忘不断痴。
东岭云归招共宿,北山鹤怨任他之。
吾徒未识毗耶老,衣染天华不自知。
仲实复和见贻勉答
七宝墀下佛国游,见超无见总持尼。
情尘空尽归凡俗,结习都忘不断痴。
东岭云归招宿地,北山鹤怨任他之。
吾徒未识毗耶老,衣染天华不自知。
注释与译文
- 佛国亲登七宝墀:在佛教中,“七宝”通常代表佛教的七种基本元素,即金、银、琉璃、砗磲、玛瑙、水晶、琥珀,象征着财富和纯净。此处可能指诗人亲自踏入佛国的圣地,体验了佛法的庄严和清净。
- 见超无见总持尼:这里的“见超”可能意味着超越世俗的见解或修行,而“总持”则可能指的是掌握或持有某种教义或技能。这可能表明诗人在佛国中达到了某种精神的高度,能够不受尘世困扰。
- 情尘空尽还同俗: “情尘”可能指的是人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纠葛。当这些“尘”被清除干净后,诗人发现与普通人无异。这反映了一种通过修行实现的心灵解脱和超越。
- 结习都忘不断痴: “结习”是指人的习性和习惯性思维。“不断痴”可能意味着执着或愚昧。通过修行,诗人忘却了这些习性和愚昧,达到了一种智慧的状态。
- 东岭云归招共宿: 东岭上的云雾仿佛在招引人们一同住宿。这里的“云归”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回归和和谐,而“招共宿”则表达了一种邀请他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愿望。
- 北山鹤怨任他之: 北山的白鹤在哀鸣,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诗人的态度是淡然处之,让其他事物去发挥它们的作用。
- 吾徒未识毗耶老: “毗耶”可能指的是佛陀的教诲或智慧,而“老”可能指的是年长者或导师。这表明诗人尚未能真正理解或领悟佛陀的智慧和教导。
- 衣染天华不自知: 诗人的衣服沾染了天上的光辉,却浑然不知。这可能象征着诗人虽然得到了某种外在的恩赐或启示,却未能完全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
赏析
《仲实复和见贻勉答》是一首充满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佛国的描述、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展现了对生命、自然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