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放太甲,圣人用其权。
周公戮管蔡,大德无毫愆。
尧舜昔授受,执中乃经传。
经权两适用,天道何犹偏。
仲尼作春秋,幽光耿遗编。
一朝虽无位,垂训无穷年。
以下是对《感兴二十一首 其五》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伊尹放太甲:“伊尹”是指商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曾经放逐了商王太甲。这可能象征着某种政治上的清洗或变革。
- 圣人用其权:“圣人”在这里指的是具有高度智慧和道德的人。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领导者应该运用其权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 周公戮管蔡:“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曾经因反对纣王而被迫离开首都,后来返回并辅佐周武王建立了新的国家,即周朝。“戮”意味着惩罚或杀戮。这里可能表示周公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了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
- 大德无毫愆:“大德”通常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无毫愆”表示没有任何过失或错误。这句诗可能是在赞扬那些真正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道德标准,没有犯任何错误。
- 尧舜昔授受:“尧舜”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伟大的圣君,尧是部落联盟首领,舜则是他的继承者。“授受”在这里指的是传承或传授。这句诗可能是在赞美尧舜时代的仁政和德治,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和道德传递给后世的人们。
- 译文对照:
- 伊尹放太甲,圣人用其权:“商朝的政治家伊尹曾放逐过太甲,但圣人却能正确运用其权力。”
- 周公戮管蔡,大德无毫愆:“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周公因为反对纣王而被流放,但他的大德却是无可指责的。”
- 尧舜昔授受,执中乃经传:“尧舜时代的仁政和德治是通过传承和传授来实现的。”
- 经权两适用,天道何犹偏:“在处理事务时,既要有原则也要有灵活性,但为何天道还会偏向一方呢?”
- 关键词注释:
- 伊尹:伊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曾经帮助商王太甲改正错误,恢复了国家的秩序和稳定。
- 圣人:圣人通常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
- 周公:周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在推翻商朝后,辅助周武王建立新的国家,成为周朝的奠基人之一。
- 尧舜:尧和舜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他们以仁爱、公正和智慧治理国家,被后人尊称为贤君。
- 经权两适用:这里的“经”指的是原则或规律,“权”指的是灵活或变通。这句话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天道何犹偏: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天道会偏向某一方面。这可能是在质疑某种不公平或偏颇的现象。
- 赏析与讨论:
- 政治哲学:这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强调领导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能够正确运用权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历史传承:通过对尧舜时代仁政的颂扬,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历史传承的重视,认为好的传统和制度应该被保留并传承下去。
- 现实意义:这首诗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需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公正的政治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李白的《感兴二十一首 其五》以其深刻的政治隐喻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和道德标准的崇高追求。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于古代贤君尧舜的敬仰,而且提出了对于现代社会中权力运用和道德判断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一种追忆和赞颂,更是对现代社会中政治人物的一种警醒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