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牺古圣皇,画卦发天秘。
神农始教耕,民生臻大利。
大哉帝轩辕,作律明岁纪。
垂衣坐彤庭,礼乐由此始。
皇风扇六合,帝德深九地。
胡为崆峒山,问道广成子。
遂令秦汉后,恋慕心不已。
飞龙杳难攀,千秋鼎湖水。

【注释】

感兴二十一首 其十: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远游》。感兴,即感慨兴起之意。二十篇,指东汉末年无名氏的《远游行》。此为其中的第十一首。“庖牺”,传说中伏羲画卦造书的功绩。“神农”是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教民耕种,人民得以丰收,天下大利。“轩辕”,黄帝,中国远古时期的帝王,以德行著称,故后人称为“帝轩辕”。“垂衣”,即垂拱,指黄帝治理天下时,不干预政事,任贤使能。“彤庭”,指皇宫内廷。“九地”,指天下九州。“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崆峒山,相传黄帝曾在此问道广成子。

【赏析】

《远游行》,古乐府曲名。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追述古代圣王的功德、业绩来抒发自己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开头四句写上古时代的圣主明君,他们具有非凡的才能,能够洞察自然奥秘,治理国家。接着四句赞美黄帝和尧舜的功德,他们的治理有如天经地义。最后两句指出这些圣明君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是因为他们始终勤于政事,不居功自傲。这两句与第一联相呼应,说明圣明之主应得人们的拥戴,而不应居功自傲。

中间八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由远古推至今日,歌颂了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君王。这几句主要是赞颂黄帝的功德,说黄帝治理天下时,不问政事,任用贤能,使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又说黄帝治理天下时,不拘泥于旧有的规矩,而是创新立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这几句主要赞扬了黄帝的政治才能。接下来三句写尧舜的政绩,尧舜是继黄帝之后的圣王,他们也是位高望重的,但并不居功自傲,而是继续推行黄帝的治国方针,使天下太平。最后两句则是说当今皇帝的功德,说当今的皇帝也像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一样,能够勤政爱民,治理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这几句主要是赞扬了当今圣上的统治业绩。

全诗先总后分,先写圣王的功德,再写圣上的统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简洁,明白晓畅。

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追述古代圣王的功德、业绩来抒发自己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