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屋长松覆满斋,童年竹马记频来。
讲堂经罢僧修史,京国人归袖惹埃。
古佛岁深花蠹铁,长廊春净雨生苔。
尘缘未结东林社,禅榻留茶日暮回。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天宫寺内的景象。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隔屋长松覆满斋,童年竹马记频来。
  • “隔屋”: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 “长松”:形容院子中种植的松树高大挺拔。
  • “斋”:是指僧人居住的地方,通常有佛事活动。
  • “竹马”:指的是童年时与朋友们玩的游戏——用竹子做的马。
  • “童年”:回忆过去的日子。
  • “记频”:记忆犹新地频繁发生。
  • 注释: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经常在院子里玩耍的回忆。
  1. 讲堂经罢僧修史,京国人归袖惹埃。
  • “讲堂”:指寺庙里的教室或讲学的地方。
  • “经”:佛教经文。
  • “罢”:结束的意思。
  • “修史”:编写历史。
  • “京国”:古时候对京城的称呼。
  • “人归”:指从外地回到京城的人。
  • “袖”:指衣袖沾满了灰尘。
  • “埃”:尘土。
  • 注释:在寺庙的讲堂里结束了经文的学习后,和尚们开始编写历史的记载,而从京城回来的人袖子上沾满了尘埃。
  1. 古佛岁深花蠹铁,长廊春净雨生苔。
  • “古佛”:指古老的佛像。
  • “岁深”:时间久远。
  • “花蠹”:植物蛀虫。
  • “铁”:铁质的东西。
  • “长廊”:走廊。
  • “春净”:春天空气清新。
  • “雨生苔”:雨水让地面生出苔藓。
  • 注释:岁月悠长,佛像被蛀虫侵蚀,而长廊经过春雨洗礼后显得更加清新,地上生长出青苔。
  1. 尘缘未结东林社,禅榻留茶日暮回。
  • “尘缘”:世俗的缘分。
  • “东林社”:佛教团体,这里指佛教修行之地。
  • “禅榻”:和尚打坐用的垫子。
  • “茶”:喝茶的习惯。
  • “日暮”:黄昏。
  • 注释:世俗的缘分尚未结下,我在禅房留下了茶叶,等待日落时分返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