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冥冥溪谷阴,怪石突出当重林。
回壑奔流石礧磈,寒雾喷薄浮轻岑。
猿猱飞攀山欲立,悬崖老树苍鳞湿。
有客担簦负长笈,欲行不行驴脚涩。
风吹征衣天欲暮,旅馆不逢前沮渡。
此际遥知行路难,却向今朝画中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题目要求及所有提示,然后准确把握其内涵要点,最后结合诗歌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解读,并给出赏析。“为邓静春作幽谷图”,这是诗的题目。从题目来看,此诗应该是一首五言绝句。
- “山深冥冥溪谷阴”: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景象,用“冥冥”二字表现了环境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
- “怪石突出当重林”:描写了山峰上奇特的岩石,以及它们在树林中的出现。“突出”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岩石的形状。
- “回壑奔流石礧磈,寒雾喷薄浮轻岑”:描述了回旋曲折的溪水奔腾而下,石头嶙峋的样子,还有寒冷的水雾弥漫开来的情景。
- “猿猱飞攀山欲立,悬崖老树苍鳞湿”:描写了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好像要站立起来,还有悬崖上的老树,被风吹动,叶子打湿了。
- “有客担簦负长笈,欲行不行驴脚涩”:写了一个客人背着行囊,正在行走,却因为脚下的路太滑而无法前行。
- “风吹征衣天欲暮,旅馆不逢前沮渡”:写天气将晚,诗人想要渡过河,却找不到渡河的地方。
- “此际遥知行路难,却向今朝画中睹”:通过诗人的想象,他看到了这幅画,从而知道此行艰难。
【答案】
示例一:
译文:深山幽谷,溪流回旋曲折,巨石嶙峋,寒雾弥漫。猴子在树上攀援跳跃,树枝被风吹得摇曳不定。一位背着竹筐的客人,正行走于崎岖不平的山路之上,他的脚底板因为湿滑而难以继续前行。夕阳西下,诗人想要渡江,却不知道渡口在哪里。想到这,他不由得感叹起旅途的艰险,却又不禁感慨自己只能通过画来了解这些情景。
注释:幽谷:幽深的山谷;溪流回旋曲折:溪水回旋曲折;突兀:高耸、陡峭的岩壁;礧磈:山石嶙峋;寒雾:浓雾;喷薄:形容烟雾弥漫;轻岑:指低矮的山岭。礧磈:山石;重林:茂密的树林。
赏析:首联写景,写山势之深、环境之静和景色之美,渲染出一种神秘幽深的氛围;颔联写声,写溪水回旋曲折、石头嶙峋,写出了一种动态美;颈联写物,写猴子攀援树木、树枝摇曳不定,写出了一种灵动美;尾联抒情,由眼前的实景联想到画中的虚景,抒发了自己对路途艰险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语言凝炼,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小诗。
示例二:
译文:山深幽暗,溪谷幽深,岩石突起,重重树林掩映其间。回旋的溪水奔腾流淌,石头嶙峋。寒雾弥漫,仿佛笼罩着整个山林。猴子攀援树枝,似乎要站立起来。悬崖上的大树经风雨摧残,叶子已经湿润透亮。有一个背包袱的人,正在行走,但因脚下路滑而无法前行。天色已晚,诗人想要渡过河流,却找不到渡河之处。想到这一切,诗人不禁感叹道,这真是行路难啊!他不禁感慨万分。
注释:冥冥:昏暗;重林:茂密的树林。
赏析:此诗描写了山间幽深的谷地,岩石突兀,林木葱郁,溪水回旋曲折,飞瀑如雪,山风呼啸而过,给行人增添了一份艰辛。全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特别是“猿猱飞攀山欲立”、“悬崖老树苍鳞湿”等诗句形象鲜明,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