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去悲银海,螭蟠泣鬼工。
黄肠迷汉柏,野火上秦蓬。
浓翠凝螺黛,鲜朱溃守宫。
漆添灯晕黑,文灭绣奁红。
一旦珠还浦,千年剑出酆。
雾馀空黯淡,云在月朦胧。
伏兽衔丝结,蒙絺画羽虫。
粉绵施婉转,台玉刻玲珑。
匪茹曾申诫,惟明可保躬。
他时赐盘鉴,来照梦中熊。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赏析诗歌应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入手。此题可先逐句分析诗句含义,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第一联:雁去悲银海,螭蟠泣鬼工。
雁去悲银海:指大雁南飞,飞越银波般的大海;悲:悲伤、哀伤。
螭蟠泣鬼工:指龙蛇蟠绕,像在为工匠哭泣。
第二联:黄肠迷汉柏,野火上秦蓬。
黄肠:一种用柏木制成的棺木。迷:被、受。
秦蓬: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这里借指荒凉的原野。
第三联:浓翠凝螺黛,鲜朱溃守宫。
浓翠:浓绿的树叶,形容树木茂密。
凝:凝结、凝聚。
螺黛:古时妇女用以画眉之物。
守宫:传说中一种能吐血的动物,此处用来比喻鲜艳的花朵。
第四联:漆添灯晕黑,文灭绣奁红。
漆:涂漆。
文灭绣奁红:文灭:指文字被涂抹掉;绣奁红:指红色的丝织品。
第五联:一旦珠还浦,千年剑出酆。
一旦:一天,突然。
珠还浦:把珍珠还给了河神的浦地。
酆:古国名。
第六联:雾余空黯淡,云在月朦胧。
雾余:雾散之后,天空显得空旷昏暗。
云在月朦胧:云雾缭绕,月色朦胧,景色凄迷。
第七联:伏兽衔丝结,蒙萋画羽虫。
伏兽衔丝结:指蜘蛛结网,伏着的兽儿衔着丝线。
萋萋: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
第八联:粉绵施婉转,台玉刻玲珑。
粉绵施婉转:柔软的棉絮像有情意地曲折盘旋。
台玉刻玲珑:形容雕刻精美的玉石。
第九联:匪茹曾申诫,惟明可保躬。
匪茹:非、不。
申诫:告诫。
惟:只,只有。
第十联:他时赐盘鉴,来照梦中熊。
盘中鉴:指镜子。
梦中熊:梦中所见之熊。
【答案】
①第一联:雁过悲叹银海茫茫。“悲”字写出雁行南归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伤感。
②第二联:龙蛇蟠绕,仿佛是工匠在为自己哭泣,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死者的悼念。“悲”“泣”两字,既渲染出哀伤的气氛,又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③第三联:浓翠(树木)如墨般浓密,郁郁葱葱,与“黄肠”相映成趣,使画面更为幽深。同时,这两句也暗合了诗人的心情,表现了他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眷恋。
④第四联:笔触所及之处,都留有淡淡的痕迹,就像古人用墨水书写后,留下的字迹一样难以抹去。而那些鲜艳的花朵,也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⑤第五联:将珍珠还给河神的浦地,让它们重新焕发出光彩;将剑从坟墓中拔出,使其重现昔日的锋芒。这两句以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他们能够重见天日的愿望。
⑥第六联:当云雾散尽之时,天空显得空旷昏暗;而云雾缭绕之时,月色朦胧一片,景色更加凄迷。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⑦第七联:蜘蛛结网,伏在地上的兽儿衔着丝线;而那片绿色的草地上,则生长着一丛丛茂盛的草本植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⑧第八联:柔软的棉絮如同有情意地曲折盘旋;而那雕琢精美的玉石,则宛如一颗颗明亮的宝石。这两句通过对两种不同物体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心。
⑨第九联:不贪图富贵荣华,只有光明磊落才能保护自己;他日若能得到一块镜子,就可以让它照见梦中的那只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坚守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⑩第十联:如果有一天能够得到一面镜子,那么就可以用来照见梦中的那只熊了。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