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氲随骑集,散漫随风度。
似雾暗津楼,连云隐郊树。
渐迷乌几色,已失京衣素。
嗟予南北人,长年事行路。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氛氲随骑集
- 注释:这里“氛氲”指的是浓雾,”随骑集”表示随着马队聚集。整体表达了随着马队的到来,四周被浓雾笼罩的景象。
第二句: 散漫随风度
- 注释:“散漫”形容云气飘散的状态;“随风度”则意味着云随风而行。描绘了云彩随风散去的情景。
第三句: 似雾暗津楼
- 注释:这里的“津楼”可能是指渡口或桥梁的高楼,用以观察和引导船只。而“似雾”形容这些建筑物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第四句: 连云隐郊树
- 注释:描述了远处的树木被云雾遮蔽,难以看清,强调了自然景观在雾中的迷蒙状态。
第五句: 渐迷乌几色
- 注释:这里的“乌几色”可能是对乌鸦颜色的比喻,表示天色已晚。”渐迷”进一步强调天色变暗,逐渐看不清事物。
第六句: 已失京衣素
- 注释:“京衣素”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京城里常见的白色衣物,因为在京城里,人们通常穿着白色的衣物。而“已失”表示这种颜色已经看不到了。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变迁的感受,即京城的颜色已经变得难以辨认。
第七句: 嗟予南北人
- 注释:这里的“南北人”可能指的是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人,或者是身处异地、经历不同季节变换的旅人。
第八句: 长年事行路
- 注释: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常年在外旅行的经历,以及对时间的感慨。
译文
雾气随着马蹄聚拢,飘散于风中如烟。
像雾霭遮蔽了渡口的高楼,连天边树木也隐没不见。
天色渐暗时已辨不清乌黑的色彩,我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雾气、云彩、树木等元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变迁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