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鸟啼深竹,哀湍迸细沙。
山情常带雨,林气不关花。
茅屋巉岩出,柴门逐水斜。
邻翁煨榾柮,相对似麇麚。
【注释】
幽鸟啼深竹:幽静的鸟儿在竹林深处鸣叫。
哀湍迸细沙:悲伤的急流冲刷着细小的沙石。
山情常带雨:山上的景色总伴随着雨水。
林气不关花:山林的清气与花朵无关。
巉岩出:岩石险峻突出。
柴门逐水斜,邻翁煨榾柮:柴门随着水流而倾斜,邻居老翁正在烤火取暖。
相对似麇麚:面对面地坐着,就像一群麋鹿。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绘青阳道中幽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清新自然,是唐初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首联“幽鸟啼深竹,哀湍迸细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幽静的鸟儿和哀伤的急流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颔联“山情常带雨,林气不关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美感。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山情”和“林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不关花”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颈联“茅屋巉岩出,柴门逐水斜”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自然环境。“巉岩”指险峻的山崖,“柴门”则是指简陋的农舍。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朴素之美。
尾联“邻翁煨榾柮,相对似麇麚”则展现了与邻居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一起烤火取暖、聊天、交流,仿佛是一群麋鹿在一起嬉戏。这既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山水田园气息。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的佳作。